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特斯拉抗扭刚度引争议:安全评级高,国产高刚度车型增重或影响制动

   时间:2025-09-30 08:28:0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关于特斯拉安全性能的讨论引发关注。有网友在社交平台留言称:“特斯拉的车身抗扭刚度连国产新能源车型的一半都达不到,实在不知道有什么可吹的。”这一观点让人联想到手机领域“安卓机型跑分领先,销量却难言优势”的调侃。不过,相关争议背后的技术细节值得深入探讨。

车身扭转刚度是衡量车辆结构强度的关键指标,其定义为对车身前后端施加相反方向扭矩时,使车身产生1度扭转所需的力矩值。以特斯拉Model Y为例,其白车身扭转刚度约为1.5万至2.2万牛米/度,与多数国产车型处于同一水平,但明显低于极狐αT(5.5万牛米/度)和比亚迪海豹(4.05万牛米/度)等国产高端车型。

然而,车辆安全性并非仅由扭转刚度决定。实际碰撞中的乘员保护效果,更取决于碰撞力传导路径设计、溃缩吸能区域布局、电池包抗侵入能力以及事故发生前0.5至2秒的主动制动系统表现。特斯拉Model Y通过前后一体压铸环状结构、三明治电池底板设计、低重心布局以及L2级主动安全系统,在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Euro NCAP)和美国公路安全保险协会(IIHS)的最新测试中均获得最高评级,其中成人乘员保护得分达97%,侧面碰撞和顶部抗压测试均获得“优秀”(G)级评价。

相比之下,部分国产高刚度车型通过增加封闭环钢材厚度来提升数据表现,但导致车身增重100至300公斤。这种重量增加会直接延长制动距离,可能对实际安全性能产生负面影响。从国际权威测试数据来看,极狐αT目前缺乏公开碰撞测试结果,而比亚迪海豹在Euro NCAP测试中成人乘员保护得分为89%,明显低于Model Y的表现。

行业专家指出,车辆安全性能评估需要综合结构强度、主动安全技术、轻量化设计等多维度因素。单纯比较某项参数容易产生认知偏差,实际道路事故中的保护效果才是检验安全性能的核心标准。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加剧,消费者对安全技术的认知也在逐步深化。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