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千里科技举办的一场重要发布会上,吉利创始人李书福透露了自己寻找行业顶尖人才的历程。他表示,自己曾在全国范围内寻觅具备卓越能力的合作伙伴,而与印奇的相遇堪称“一见如故”,双方迅速达成共识,携手推动智能驾驶领域的创新。
为支持印奇及其团队的发展,吉利集团去年7月将力帆科技19.91%的股份转让给印奇旗下公司。这一举措不仅让印奇成为力帆科技的重要股东,还推动公司更名为千里科技。今年8月,极氪与吉利研究院的近千名员工正式加入千里科技,以第三方供应商身份继续服务于吉利的智能驾驶业务。
目前,千里科技的业务涵盖三大核心领域:L2+至L4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智能座舱系统以及Robotaxi服务。印奇表示,公司的发展目标不仅限于成为智能驾驶领域的供应商,更希望打造一个以AI为核心的生态系统,涵盖AI大脑、操作系统以及新型AI终端,而汽车只是这一宏伟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印奇提出的“千里计划”被外界认为与特斯拉的“Master Plan”有相似之处,尽管缺少机器人业务。自特斯拉转向机器人和Robotaxi领域后,许多汽车行业从业者开始强调自动驾驶汽车作为具身智能的重要性。然而,业内人士指出,千里科技要想持续讲述这一故事,必须首先在吉利的智能驾驶技术上取得突破。
在发布会上,千里科技高管团队与媒体进行了深入交流。印奇透露,从明年起,千里智驾的AI解决方案将实现规模化商业收入。他强调,智能驾驶技术的发展需要兼顾AI原生能力与工程化能力,而团队融合是当前的首要任务。
千里智驾董事长兼CEO王军表示,团队融合的核心在于目标一致。他指出,尽管过程中存在顾虑,但围绕共同目标,团队很快能够形成合力。目前,千里智驾已拥有近2000名员工,能够同时推进L2至L4级智能驾驶解决方案的研发。
当被问及智驾技术的研发投入与商业化进度时,印奇表示,千里科技作为上市公司,不便透露具体预期,但强调研发是公司转型为AI驱动型企业的关键。他透露,明年起,智驾AI解决方案将形成规模化收入,Robotaxi业务将在未来18个月内明确关键绩效指标,智能座舱产品也将进入从0到1的阶段。
在技术路线方面,印奇提出了“含模量”的概念。他解释称,智能驾驶系统的发展已逐渐收敛为两条路线:一是以特斯拉为代表的纯视觉加模型方法,二是以Waymo早期为代表的高清地图加规则系统。他认为,未来智能驾驶系统的底层逻辑将是以视觉感知为核心,叠加端到端大模型的技术框架,并辅以特殊场景下的地图内容以确保安全边界。
印奇进一步指出,当前市场上主流智能驾驶厂商的“含模量”可能不足50%,而国际标杆企业的这一比例已达到80%-90%。他表示,千里智驾有信心在未来六个月内将“含模量”提升至这一水平。
针对智驾技术路线的分野,印奇认为,许多专业名词并不重要,实际方案才是关键。他强调,千里智驾更注重务实,致力于做好感知、规划和端到端技术。他建议,消费者可以通过试驾来检验智能驾驶系统的优劣。
在谈及Robotaxi赛道时,印奇表示,以大模型为驱动、纯视觉为核心的方案是未来智能驾驶的终极方向。他认为,未来智能驾驶系统将采用复合传感器,包括激光雷达和4D毫米波雷达等,以在极端安全情况下提供助力,同时控制成本。
对于L4级与L2+级智能驾驶的研发平衡,印奇指出,两者应采用同一技术栈,以复用数据并推动大规模迭代。他表示,L4级智能驾驶将更注重高效地图的集成。
在芯片方面,印奇认为,智能驾驶解决方案提供商需要提供软硬一体的完整方案。他表示,千里科技在芯片选择上将保持开放态度,优先选择具有竞争力和成本优势的方案。
当被问及千里科技是否对标华为引望时,印奇表示,华为是优秀的企业,但千里科技在基因、能力和战略上与其存在差异。他强调,千里科技将以AI为核心,构建开放性的商业联盟和国际化市场。
在谈及与吉利的合作模式时,印奇认为,这一模式真正实现了终端厂商、AI团队和智驾团队的深度融合。他指出,未来智能驾驶领域将涌现几个不同的解决方案体系,这些体系将与OEM厂商形成紧密关系。
对于未来智能驾驶市场的格局,印奇预测,中国智能驾驶市场将呈现头部化趋势,不需要过多的智驾方案提供商。他认为,目前许多智驾方案存在重复造轮子的现象。
在出海方面,千里智驾联席CEO陈奇表示,公司的核心是开放,能够服务全球客户。他指出,出海面临的核心问题是数据,但这一问题可以通过合作解决。他透露,千里科技的目标是在全球智能驾驶领域占据三分之一的市场份额,国际化是公司的核心战略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