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球摩托市场格局:本田占26.6%份额,国产摩托与本田差距在哪?未来如何破局?

   时间:2025-09-30 18:08:58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全球首辆摩托车于1885年在德国问世,而中国摩托车工业的起步则要晚得多。1951年,北京第六汽车制配厂通过仿制德国摩托车,成功制造出井冈山牌摩托车,标志着中国摩托车工业的开端。改革开放后,中国摩托车制造业进入快速发展期,1993年产量首次超越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摩托车生产国。2000年,中国摩托车出口量也超过日本,跃居全球首位。

尽管中国摩托车产业整体规模领先,但在单一品牌竞争力上,国产摩托车与全球顶级品牌仍存在显著差距。根据《2024年中国摩托车产业报告》,2024年全球摩托车销量达5600多万辆,其中本田以26.6%的市场份额位居榜首,而中国销量第一的豪爵摩托(大长江集团旗下)全球市场占比仅为3.6%,不足本田的七分之一。印度英雄(9.6%)、日本雅马哈(8.1%)分列二、三位,隆鑫(2.2%)、铃木(2.1%)和宗申(1.6%)也跻身全球十强。

本田的领先优势源于多方面因素。首先,本田品牌历史悠久,自1948年创立以来,依托本田汽车的技术积累和品牌影响力,构建了强大的市场认知度。相比之下,中国主要摩托车企业如豪爵、宗申、隆鑫等均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且业务集中于摩托车领域,未形成跨行业协同效应。

其次,本田的国际化战略起步早。受限于日本国内市场容量,本田等日本品牌长期重视海外扩张。例如,本田于1984年与印度英雄合资建厂,后由英雄独立发展;在中国市场,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等合资企业生产的摩托车均悬挂本田品牌销售。而中国摩托车企业早期依赖国内市场,出口多以代工日本品牌为主,自主品牌国际化进程较晚。

产品体系差异也是关键因素。中国摩托车企业以小排量车型(150cc以下)为主,大排量领域仅有春风动力、钱江等少数企业开始布局。本田则覆盖全排量段,尤其在北美大排量摩托车市场,2024年以20%的市场份额力压哈雷(19.9%),位居第一。

从市场分布看,亚洲、拉丁美洲、非洲等新兴市场是全球摩托车消费的主力,其中亚洲占比达85%。本田在印度和东南亚市场长期占据销量榜首,在中国市场,其合资企业新大洲本田、五羊-本田也稳居行业前十。而中国品牌在印度和东南亚的市场份额远低于本田,出口主要集中于墨西哥、委内瑞拉等新兴国家。

面对本田等国际品牌的强势竞争,中国摩托车企业需探索差异化发展路径。非洲市场潜力巨大,且尚未形成稳定的品牌格局,或成为中国企业突破的契机。摩托车电动化、智能化趋势为中国品牌提供了换道超车的可能,通过技术创新和细分市场深耕,有望缩小与国际巨头的差距。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