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I技术加速渗透日常生活,老年人如何适应智能时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在重阳节前夕,知乎平台发起特别策划,邀请社会学家李银河、复旦大学老龄研究所教授申琦及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骨伤科专家孙悦礼,围绕“AI适老化”主题展开跨界对话,探讨技术与人性的平衡之道。

社会学家李银河提出,AI正重塑人类情感模式,老年人对智能设备的依赖将超越工具属性,成为情感寄托的新载体。她强调,养老的核心价值应从物质保障转向精神自主,“AI不应是冰冷的替代品,而应成为帮助老年人维持尊严与选择权的伙伴”。这一观点引发对技术伦理的深层思考:当算法能够模拟亲情关怀时,如何避免人类情感的异化?
复旦大学申琦教授从需求本质切入,指出老年人真正渴望的是“被技术理解而非被技术包围”。她以养老场景为例,说明智能设备需具备情感感知能力,“未来的适老化不是堆砌科技产品,而是创造能让老年人保持生活热忱的技术环境”。这种视角突破了传统适老化改造的框架,将人文关怀置于技术创新的核心。
医疗领域专家孙悦礼则从实践层面提出,真正的尊重在于消除年龄标签,“当社会不再将老年人视为特殊群体,而是平等的技术使用者时,适老化问题自然迎刃而解”。他结合临床观察指出,过度技术化可能加剧代际数字鸿沟,平等的技术接入权才是关键。
针对老年人面临的智能诈骗风险,知乎12位答主联合编制《银发族AI使用指南》,系统梳理基础操作技巧的同时,重点解析养生投资、健康咨询等领域的诈骗套路。该手册通过案例解析和防骗口诀,为老年人构建数字安全防护网,体现技术普惠的社会责任。
平台数据显示,适老化议题持续引发热议。在“老年人需要适应AI时代吗?”的投票中,83%的用户选择肯定答案。不同领域答主从多元视角展开讨论:母婴领域创作者Cecilia提出,AI应成为提升生活便利性的工具而非依赖对象;AI工程师桔了个仔揭示算法生成的虚假信息特征,教老年人识别技术陷阱;资深记者桔大则分享“数字反哺”经验,强调子女陪伴对技术接纳的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