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举办的英伟达GTC华盛顿大会上,这家科技巨头再次向全球展示了其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雄心壮志。不同于以往单纯聚焦于芯片性能的提升,此次英伟达携一系列创新方案亮相,旨在将计算能力深度融入量子计算、通信基站、机器人技术、自动驾驶乃至能源系统等多个关键领域,构建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的计算生态。
黄仁勋在大会上明确指出,英伟达的角色正从单纯的“AI芯片供应商”转变为“全栈计算生态构建者”。这一转变意味着,英伟达不仅关注云端的高性能计算,还致力于将计算能力延伸至终端设备,形成从云到端的无缝衔接。市场对此反应热烈,发布会后英伟达股价应声上涨,市值一度突破4.89万亿美元大关,逼近5万亿美元,彰显了投资者对其战略转型的高度认可。
在通信与6G领域,英伟达与诺基亚的深度合作成为一大亮点。双方宣布,英伟达将以10亿美元投资诺基亚,获取其2.9%的股份,共同研发面向6G的AI原生无线堆栈。这一技术旨在通过软件定义网络能力,减少硬件更换需求,使基站成为能够自主调度的AI节点。未来,信号塔将不仅传输数据,还能在边缘侧进行实时推理,动态优化带宽和延迟,成为一个个“小型AI工厂”。受此消息影响,诺基亚股价大幅拉升,创下近三年来的新高。
量子计算领域,英伟达同样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针对过去量子计算与经典计算之间数据传输缓慢、易出错的问题,英伟达推出了NVQLink量子GPU互连技术。该技术使得量子处理器与GPU之间的通信延迟大幅降低,几乎实现了在同一台超算内的无缝对话。黄仁勋在大会上透露,已有17家量子计算公司、5家控制器公司以及美国能源部旗下的九大国家实验室采用该技术,并在波士顿设立了量子研究中心,为未来的“万量子比特时代”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超算领域,英伟达与美国能源部的合作同样引人注目。双方将联合建设新一代AI超级工厂,核心机群采用Blackwell系列GPU,规模达到十万卡级别。这一项目不仅将训练和推理能力推向新高度,更将能源体系、建设流程和运营管理全面数字化、自动化。英伟达预计,仅Blackwell和Rubin两个平台就能为公司带来超过5000亿美元的收益。
机器人技术方面,英伟达推出了Isaac GR00T N1开源人形机器人基础模型。该模型强调“视觉—语言—行动”的协同能力,使得机器人能够理解并执行人类的模糊指令。配套的高保真物理引擎能够更真实地模拟刚体、柔体和流体的运动,提高机器人在真实环境中的适应性。目前,已有众多老牌机器人公司和新创团队接入该生态,英伟达正逐步从算力供应商转变为机器人技术标准的制定者。
自动驾驶领域,英伟达公布了新一代参考平台Drive AGX Hyperion 10。该平台具备更高的单芯片算力和多芯片组合能力,更适配大模型和多传感器融合,为更高级别的自动驾驶提供了有力支持。Uber计划从2027年起大规模部署基于英伟达技术栈的Robotaxi,并在2028年开始提供车辆。其他传统豪华车品牌也在测试中,将L4级自动驾驶能力推向量产车的路线图。
英伟达的这一系列举措,不仅展示了其在计算领域的深厚积累,更体现了其构建全栈计算生态的坚定决心。从推动算力边界向外扩展,到降低算力成本和提高效率,再到深化生态合作,英伟达正逐步将计算能力转化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新动力。然而,挑战同样存在,量子与经典的协同、基站侧的AI推理能耗、自动驾驶的法规与责任划分等问题,都需要时间和实践来验证和解决。但无论如何,英伟达已经为我们描绘了一幅计算能力成为新“地球循环”的宏伟蓝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