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伏产业历经寒冬后回暖,技术驱动与价值竞争成未来新方向

   时间:2025-10-30 02:03:33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光伏产业近期再次成为市场焦点。10月29日,光伏板块集体走强,阿斯特、阳光电源、天合光能、先导智能、隆基绿能、通威股份、晶澳科技、爱旭股份等企业股价大幅上扬,引发市场广泛关注。

过去两年,光伏行业经历了剧烈的产能扩张周期。据中信建投研报显示,截至2024年底,硅片、电池片、组件的产能规模分别达到1160GW、1193GW和1428GW,均超出市场需求一倍以上。这种产能过剩直接导致价格战愈演愈烈,硅料价格从2024年初的6.5万元/吨暴跌至年底的3.9万元/吨,跌幅达40%,逼近多数企业的盈亏平衡点。

行业扩张的步伐并未因价格下行而停滞。数据显示,2025年前五个月,光伏行业新增扩产项目仍达16个,总投资超过282亿元。其中,2023-2024年形成的TOPCon有效产能达700GW,加上在建产能将超过1300GW。然而,技术迭代速度加快,BC和钙钛矿技术的崛起使得TOPCon的技术红利迅速消退,仅两年时间便面临淘汰压力。

产能过剩与低端产能僵持不下成为行业发展的两大难题。部分国资接盘的落后产能未能真正退出市场,形成"烫手山芋"效应,进一步阻碍了产能出清进程。天合光能董事长高纪凡公开呼吁,行业应通过大规模整合改变竞争格局,形成更健康的合作生态,并建议对所有光伏技术路线实施新增产能限制。

尽管当前面临困境,光伏产业的长期发展前景依然广阔。全球能源转型背景下,太阳能作为清洁能源的代表地位持续巩固。2024年,全球在运光伏装机量已与煤电基本持平,预计年底将实现超越。宁夏地区的光伏发电量已取代煤电成为当地第一大电源。据预测,到2030年,全球光伏总装机量有望达到5200-5800GW,其中中、欧、美、印四大市场将贡献3300-3800GW,中国装机量可能达到1800-2300GW。

技术驱动将成为行业下一阶段竞争的核心。随着产能出清加速,行业竞争逻辑正从规模扩张转向价值竞争,从价格战转向技术差异化。值得注意的是,光伏硅料生产作为高耗能环节,如何实现全产业链低碳化已成为企业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业内人士指出,只有坚持长期主义,在成本、技术、品质和差异化策略上持续投入的企业,才能在行业洗牌后占据有利地位。

本文所涉上市公司信息均基于其依法公开披露的资料进行分析,相关观点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市场参与者应独立判断并自行承担投资风险。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