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闭幕的第47届东盟峰会上,马来西亚宝腾汽车携两款全新车型——宝腾Saga和宝腾e.MAS 5高调亮相,引发多国政要与媒体关注。展台现场,各国领导人驻足品鉴,相机快门声与交流声此起彼伏。这两款车型的诞生,不仅标志着吉利控股集团与宝腾汽车八年合作的阶段性成果,更成为中马两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产业深度协作的典范。

时间回溯至2017年,当吉利控股以49.9%股权收购马来西亚国宝级汽车品牌宝腾时,外界曾对这场跨国联姻充满疑虑。彼时,宝腾虽顶着“国民骄傲”的光环,但其主力车型Saga和Persona已沿用十余年,技术平台与工程标准明显滞后于全球市场。吉利入主后,迅速将旗下爆款车型博越的技术架构引入马来西亚,通过本地化改造推出宝腾X70。这款搭载智能互联系统的SUV一经上市便引爆市场,不仅为宝腾注入急需的现金流,更重塑了其“时尚、智能”的品牌形象。
X70的成功为宝腾转型奠定基础。2022年,吉利推动宝腾启动电动化战略,首款纯电车型e.MAS 7凭借本土化研发优势,连续数月登顶马来西亚电动车销量榜首。2025年9月,位于霹雳州丹戎马林的马来西亚首座纯电动车工厂正式投产,该厂初期年产能达2万辆,未来可扩展至4.5万辆,成为汽车高科技谷(AHTV)的核心载体。此次峰会展出的e.MAS 5,正是该工厂即将量产的第二款电动车型。
这场跨越八年的合作远不止于技术输出。吉利为宝腾量身定制的“北斗七星战略”,涵盖产品、技术、人才、管理四大维度,构建起独特的“宝腾模式”。在供应链层面,吉利推动宝腾238家本土供应商升级,并引入28家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国际供应商,创造超15万个就业岗位。2024年4月,宝腾首个海外研发中心落户中国宁波,实现与吉利研发体系的深度耦合,标志着其自主研发能力迈入新阶段。
数据印证着转型成效:宝腾连续六年稳居马来西亚市场销量第二,市占率持续提升。这种“全价值链出海”模式,打破了传统市场换技术或单纯代工的窠臼。对马来西亚而言,国民品牌得以延续,工业能力显著提升,就业与出口双丰收;对中国车企来说,则验证了技术标准与管理体系的海外适应性,深化了全球产业布局。
吉利控股的全球化战略正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共振。2024年,吉利新能源汽车销量突破千万辆级,连续十年领跑全球新能源市场。2025年前三季度,集团总销量达295.3万辆,其中新能源车型占比54%,创历史新高。在技术输出领域,吉利不仅为宝腾提供多款产品及发动机技术,还与法国雷诺集团等开展跨国合作,共同开拓海外市场。
基于宝腾项目的成功经验,中马两国在丹戎马林共同打造的汽车高科技谷(AHTV)已升维为产业未来定义者。该项目规划到2035年形成50万辆整车年产能,其中半数用于出口,同时构建服务全球市场的100万套零部件供应链。作为马来西亚国家发展计划重点项目,AHTV将承担“研发+制造+出口”三位一体的全产业链角色,推动东盟区域新能源技术升级。
这场合作揭示了国际产业协作的新范式:不要求合作方推倒重来,而是通过技术赋能与管理优化,帮助本土产业在现有基础上实现能力跃升。吉利带给宝腾的,不仅是单一车型或技术,更是一套可自我进化的产业生态体系。这种“授人以渔”的模式,为发展中国家产业升级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中国方案,也标志着“一带一路”合作从商贸往来向技术协同、绿色发展等更高维度迈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