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心怀壮志赴苍穹 星辰大海启新程——神舟二十一号乘组逐梦之旅纪实

   时间:2025-10-31 03:29:15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巴丹吉林沙漠腹地,金秋的胡杨染黄了戈壁,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迎来一年中最绚烂的季节。随着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进入倒计时,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次吸引全球目光。此次任务乘组由航天驾驶员张陆、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和载荷专家张洪章组成,三人将共同开启为期半年的太空驻留任务,这也是中国空间站建成后迎来的又一重要飞行乘组。

作为乘组指令长,张陆此次是第二次出征太空。2022年,他作为神舟十五号乘组成员完成了首次飞行任务,并在轨期间创造了航天员乘组出舱次数纪录。从空军飞行员到航天员,张陆的航天之路始于2009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当时已是空战射击主任的他,毅然选择投身航天事业。经过十二年艰苦训练,他终于在2022年实现飞天梦想。谈及首次太空经历,张陆回忆起失重环境下生活的种种挑战:食物会漂浮,饮水需用特制水袋,如厕要固定身体,睡眠时需要绑住手臂防止漂浮。这些在地面上再普通不过的日常,在太空都成为需要重新学习的技能。

此次任务中,张陆不仅要带领新乘组适应太空环境,还要打破自己保持的出舱次数纪录。神舟十五号任务结束后,他以“新人”姿态投入高强度训练,体能恢复比年轻队友更慢,但他坚持每天多花时间训练。“所有科目都必须以最优成绩通过”,这是他对自己的要求。面对由“70后”“80后”“90后”组成的新老搭配乘组,张陆充满信心:“我们三人的专业特长覆盖了任务所有需求,这种组合非常适合长期太空驻留。”

乘组中最年轻的成员武飞,此次创造了中国航天员两项新纪录:执行任务年龄最小,航天员队伍中最年轻。这位来自内蒙古包头的32岁工程师,2010年考入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飞行器设计专业,硕士毕业后进入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从事航天器热试验工作。在地面实验室里,他像“体检医生”一样,通过模拟太空极端环境检验航天器热控系统。六年间,他参与了天和核心舱、问天实验舱的热控系统验证工作。

2018年,第三批航天员选拔启动,增加了航天飞行工程师类别。武飞毫不犹豫报名,经过两年严格训练,于2020年成功入选。从科研人员转变为航天员,他面临诸多挑战:飞船手动交会对接精度不足,他在老航天员指导下反复练习;水下训练服操作困难,他在张陆帮助下逐渐掌握要领。作为航天飞行工程师,武飞将负责空间站平台照料、设备维护等工作。他期待在太空完成热学相关实验,透过舷窗寻找故乡草原,更想体验太空漫步的奇妙感觉。

与武飞同批入选的载荷专家张洪章,此次将带着自己的科研项目飞向太空。这位从事新能源、新材料研究的科研工作者,曾带领团队突破离子传导膜技术瓶颈。当得知第三批航天员选拔首次面向科研人员时,32岁的他立即报名。“成为载荷专家是科学理想与飞天梦想的完美结合”,张洪章说。离心机训练中,他发现多年练习的太极拳竟能帮助应对训练压力,这种跨领域的经验成为他的独特优势。

从科研思维到航天思维的转变,是张洪章最大的收获。过去做研究追求创新方法,现在作为航天员,他更注重严格按照手册操作。“每个实验都凝聚着地面科研人员的心血,能在太空亲手完成这些实验,既是幸运也是责任”。此次任务中,他将操作自己参与设计的实验项目,这让他格外期待。“能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带上太空,是每位载荷专家的梦想”,张洪章说。他已与地面团队充分沟通,确保能准确完成各项实验任务。

按照计划,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将于深夜搭乘飞船升空。这次飞行将创造多项“首次”:使用新型舱外航天服、照料首次到访的小鼠、在太空吃烧烤庆祝会师等。这支平均年龄更轻、专业结构更优的乘组,正带着新的使命和期待,在中国空间站续写太空探索的新篇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