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时隔四年再度现身发布会,用一句“相见恨晚”表达了对千里科技及其掌舵人印奇的期待。9月28日,这家刚完成更名的企业举办了首场品牌发布会,正式推出英文品牌名“AFARI”及全新标识,并联合李书福、印奇共同探讨“AI+车”的融合发展路径。
发布会的核心是千里科技首次系统披露“千里智驾、千里智舱、千里智行”三大业务板块的技术路线与落地计划。在智能驾驶领域,企业将“含模量”作为核心技术指标——即智驾系统中AI模型的占比。印奇透露,当前行业平均水平为40%-50%,海外顶尖企业可达70%-80%,而千里科技计划在2025年底推出同等含模量的系统,并率先应用于极氪9X等车型。该系统采用“端到端模型架构”,减少对传统规则和高精地图的依赖,通过6D多模态感知矩阵(11个摄像头、5个毫米波雷达、1个激光雷达)实现全场景覆盖,包括“无图城市NOA”和“车位到车位”功能。
技术合作方面,千里科技选择与阶跃星辰等伙伴共建生态,基于多模态大模型整合垂域数据,并引入强化学习范式以降低对历史数据的依赖。其智驾产品规划分为三个阶段:1.0版本已落地,覆盖100-700TOPS算力,适配不同价位车型;2.0版本(L3级)计划2025年底发布;3.0版本(L4级)瞄准Robotaxi场景,预计2026年推出。印奇还披露,单城1000辆Robotaxi在良好运营下可实现盈亏平衡,若目标达成,企业将成为全球第二个、中国首个具备主机厂级支持与专属硬件定制能力的Robotaxi服务商。
智能座舱被印奇视为与智驾同等重要的场景。千里科技推出的“Agent OS”操作系统基于多模态大模型与端到端语音大模型开发,具备“超自然交互”“融合记忆”“全融合地图”和“第三生活空间”四大功能。印奇将其定义为“超级智能体雏形”,并预测2025年将是AI Agent应用爆发之年,座舱将率先成为“出行智慧生命体”,未来用户在车内的时间可能与手机持平,交互体验将成为车企核心竞争力。
在智能出行领域,千里科技提出“18个月计划”,包括完成Robotaxi从技术、产品到服务的全链路布局,构建“L4级智驾方案、专用车型联合研发、城市级运营体系”三大核心能力。这一规划背后,是吉利作为战略合作伙伴提供的全方位支持——不仅共享汽车制造积淀与资金,还与千里科技、阶跃星辰组建“智能汽车算力联盟”,提供超23EFLOPS算力,为大模型训练与智驾迭代提供支撑。
李书福在发布会上直言,投资千里科技是“寻找聪明人”。他认可印奇的AI技术背景,承诺“充分授权”,并强调传统汽车必须“插上AI的翅膀”才能实现质的飞跃。事实上,吉利今年8月已通过智驾整合为千里科技输送了人才:以千里科技为核心载体推行“一个吉利”策略,将极氪智驾团队约1300人全员划入,smart品牌百名智驾员工分流至千里科技或吉利研究院,最终形成3000人的行业顶级研发集群,主导“千里浩瀚”高阶智驾系统开发。
市场数据印证了千里科技的布局恰逢其时。IDC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国内L2+智驾装配率超80%,城市NOA向15万级市场下沉,全球智能网联汽车市场规模预计2025年达1.5万亿美元,2032年增至6.7万亿美元。印奇认为,未来三年是自动驾驶行业的“决赛阶段”,技术、产品格局将发生本质变化,而千里科技的核心优势在于“AI技术与汽车制造的深度融合”——既具备旷视科技15年的AI积累,又拥有吉利的产业落地能力。
这一“AI+主机厂”的组合,让千里科技被外界比作“第二个华为”。对此,印奇明确表示:“华为是值得尊敬的企业,但我们的基因不同,希望提供差异化方案。”他强调,千里科技的商业模式更侧重“国际化商业联盟”,未来将通过与奔驰等国际企业的合作,逐步成为“世界级AI科技公司”。
就在发布会前夕,千里科技的股东结构迎来关键优化。9月25日公告显示,梅赛德斯-奔驰(上海)数字技术有限公司以13.39亿元受让公司3%股份,成为第五大股东,并承诺12个月内不减持。此次股权转让源于原股东重庆力帆控股通过股份处置偿还债务,却意外成为千里科技国际化的重要信号。印奇透露,奔驰的入股是对公司技术实力的认可,双方将在智能驾驶与智能座舱领域展开深度合作,为切入全球高端市场铺路。
财务数据与市场表现印证了转型成效。2025年半年报显示,千里科技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84亿元,同比增长40.04%;净利润3117.08万元,同比增长1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达13.15亿元,同比激增396.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