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这座以科技创新著称的城市,近日成为上汽大众展示燃油车智能化突破的重要舞台。上汽大众Pro家族“人机共驾”深度试驾活动与2026款车型上市发布会接连举行,通过技术实践与战略发布的双重展示,向行业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燃油车的智能化进程已从被动追赶转向主动破局。
试驾路线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对实际场景的深度考量。从城市快速路的密集车流到高速公路的连续变道,再到匝道汇入的复杂决策,途观L Pro搭载的IQ.Pilot增强驾驶辅助系统经受住了多重考验。该系统采用卓驭科技研发的800万像素惯导双目摄像头,突破性地摒弃了对高精地图和激光雷达的依赖,通过纯视觉方案实现了自动导航变道、智能避障绕行和自主上下匝道三大核心功能。在深圳滨海大道的实测中,系统在时速100公里状态下精准识别前方施工区域,自动完成变道超车动作,其决策逻辑与人类驾驶员高度契合。
上市发布会现场,上汽大众正式推出2026款Pro家族三款车型,价格策略引发市场关注。途观L Pro起售价19.29万元,帕萨特Pro以16.99万元刷新合资中高级轿车智能配置门槛,途昂Pro则定位25.99万元起。技术普惠成为最大亮点:IQ.Pilot系统在顶配车型实现标准配置,其他版本仅需5000元选装费,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60%。智能座舱领域,百度文心与DeepSeek双大模型的深度整合带来革命性交互体验,语音系统可同时解析五个指令,Face ID技术实现座椅、后视镜、空调等设置的个性化自动调节。
“智能不是参数竞赛,而是用户体验的持续优化。”上汽大众技术中心负责人在发布会上强调。针对燃油车特有的散热挑战,工程团队开发了专属风冷方案,确保系统在45℃极端环境下仍能稳定运行。这种务实的技术路线在试驾中得到验证:在深圳夏季高温条件下,连续3小时的高速行驶未出现任何系统降级,摄像头温度始终控制在安全范围内。
行业观察人士指出,上汽大众的智能化路径呈现出鲜明特色。不同于电动车企业的全栈自研模式,其通过与卓驭、百度等科技公司的深度合作,快速构建起符合燃油车特性的智能解决方案。在算法选择上,优先采用经过海量数据验证的成熟模型,而非追求最新技术架构。这种“体验优先”的策略在试驾反馈中得到印证:92%的参与者认为系统的辅助决策自然流畅,没有出现过度干预或反应迟滞的情况。
“人机共驾”的理念在产品设计中得到充分体现。系统定位为驾驶者的智能伙伴,而非替代者。在深圳外环高速的测试中,当驾驶员主动介入变道操作时,系统会立即降低辅助力度,将控制权平稳交还。这种设计哲学与某些品牌激进的全自动驾驶路线形成鲜明对比,更符合当前用户对智能驾驶的心理预期。
随着2026款Pro家族的上市,燃油车与电动车的竞争维度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当行业还在争论技术路线时,上汽大众用实际产品证明:智能化不是电动车的专属标签,通过精准的技术适配和用户体验优化,传统燃油车同样能提供令人信服的智能出行解决方案。这场发生在深圳的技术实践,或许将成为燃油车智能化转型的重要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