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溪洛渡水电站:智能机器人全覆盖,开启水电巡检自动化新篇章

   时间:2025-10-04 18:02:2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三峡集团旗下溪洛渡水电站近日完成重大技术升级,通过部署多类型智能巡检机器人,实现对285.5米级特高拱坝的全方位智能监控。这座总装机容量达1386万千瓦的国家“西电东送”骨干工程,位于川滇交界的金沙江干流,其地下洞室群与复杂廊道结构长期面临巡检难题。

该水电站的大坝与水垫塘廊道总长超过8公里,其中水垫塘区域呈现三维网状结构,存在45度陡坡路段。传统人工巡检需2名技术人员耗时2天完成,且受限于体力与视觉精度,难以发现毫米级结构损伤。针对这一痛点,溪洛渡电厂自2021年起启动智能化改造,研发出适配不同场景的巡检机器人矩阵。

技术团队创新性地部署了4台轨道式机器人、3台履带式机器人及1台四足机器人。其中四足机器人首次应用于水电站复杂环境,其仿生结构设计配合激光雷达与视觉融合SLAM技术,可在无网络信号的廊道内实现厘米级定位,行进速度达3米/秒,单次巡检覆盖3公里范围。履带式机器人则凭借强地形适应能力,承担陡坡区域的精密检测任务。

智能巡检体系带来的变革显著。运维人员通过数据管理系统可实时调取机器人位置、设备状态及检测数据,同步处理常规巡检、加密监测等多样化任务。具备自主充电功能的机器人实现24小时连续作业,毫米级检测精度可捕捉人眼难以辨识的裂缝微变,检测标准较人工提升数个量级。

“机器人配备的高精度传感器能识别0.1毫米级的结构形变,数据实时上传至诊断平台。”溪洛渡电厂水工设备管理负责人侯春尧介绍,系统已建立结构健康评价模型,可自动生成包含风险预警的巡检报告。这种立体化监测网络使大坝安全管控从被动响应转向主动预防。

目前,智能巡检机器人已覆盖水电站所有关键区域,形成“空-地-廊”三维监测体系。轨道式机器人沿预设路径执行基础检测,履带式与四足机器人负责特殊地形巡查,物联网技术将多源数据整合至智能分析平台。这种组合模式有效解决了超大规模地下工程运维的效率与精度矛盾。

据技术文档显示,机器人集群每日采集数据量超200GB,通过边缘计算与云端分析,可在10分钟内完成结构安全评估。相较于传统方式,巡检效率提升80%,人力成本降低65%,且实现了全年无休的连续监测。这项技术创新为高拱坝工程运维提供了可复制的智能化解决方案。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