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佳节,当千家万户沉浸在团圆氛围中时,深汕特别合作区的小漠国际物流港却呈现出一派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一艘满载着6000余辆国产新能源汽车的巨轮——比亚迪“济南号”,在这里开启首航,驶向新加坡。
“济南号”船长219.9米,设有9200个标准装载车位。该轮在建造过程中,充分践行低碳环保理念,搭载了比亚迪自主研发的箱式电池组柜,并与LNG双燃料清洁动力技术相结合,形成“双绿驱动”模式。这一创新设计,不仅提升了船舶运输的安全性与高效性,还将绿色理念从汽车生产环节延伸至远洋运输的全链条。
随着“济南号”投入运营,比亚迪首批建造的8艘汽车运输船已全部开启服务。这些运输船的总装载量跃升至6.7万辆,年运力超过百万辆。“济南号”是继“开拓者1号”“深圳号”“郑州号”“合肥号”“西安号”“长沙号”之后,第七艘靠泊小漠港的比亚迪巨轮。此次“济南号”的顺利启航,标志着深汕特别合作区“港口+产业”联动模式愈发成熟。
此次出海的部分新能源汽车,产自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在比亚迪全国布局的8个生产基地中,深汕比亚迪汽车工业园具有独特优势。它是唯一毗邻海港、重点面向海外市场、实现“厂港联动”的大型生产基地,车辆下线后仅需5分钟即可集港。
为全面对接“出厂即出港”的深圳速度,深圳边检总站汕尾边检站采取了一系列积极举措。该站将执勤力量前移至小漠国际物流港一线,以“不打烊”的坚守和“不断档”的服务,为船舶通关保驾护航。汕尾边检站主动了解企业及船方的实际需求,实时掌握码头作业进度,加强与港口运营方、船舶代理公司及联检单位的协同配合。针对“济南号”,该站预先研判并制定了专属通关保障方案,创新实施“三前置”工作举措,推出“一船一策”精准服务机制,提供全天候24小时现场服务。通过流程优化与高效协作,显著压缩了边检手续办理时间,大幅提升了通关效率,有效降低了企业运营成本,为国产新能源汽车快速走向国际市场提供了有力的边检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