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现行机动车交通事故快速处理规定,车辆发生轻微事故后,当事人应立即拍摄现场照片并迅速将车辆移至不妨碍交通的位置,以保障道路畅通。掌握正确的拍照技巧,有助于后续事故责任认定和理赔流程顺利进行。
追尾事故中,后车通常承担全部责任。当事人需拍摄四类照片:车头45度角、车尾45度角、碰撞位置示意图及细节特写,同时记录后车车牌信息。这些影像资料能清晰还原事故形态,为责任判定提供关键依据。
并线事故的责任认定以交通规则为准,违规并线车辆负全责。拍摄要点包括:两车正前方道路全景、正后方全景、碰撞位置示意图、接触部位特写及违规车辆车牌。建议采用广角镜头确保道路标线完整入镜,避免因拍摄不全引发争议。
逆行事故的责任划分明确,逆行方承担全部责任。拍摄时需重点记录:道路行车方向标识与车辆位置关系(含车头、车尾各一张)、碰撞位置示意图及接触部位特写。若现场有交通监控设备,可同步记录设备位置信息作为补充证据。
道路存在障碍物时,通行规则需分情况处理:无障碍方应让行有障碍方,但已取得路权正在通行的无障碍方具有优先权。拍摄要点包括:障碍物与车辆位置关系图(需同时显示车辆和障碍物)、碰撞示意图、接触部位特写及对方车牌。若遇交警现场指挥,务必拍摄指挥手势及警员编号。
上下坡事故的责任认定需结合路权原则:狭窄路段下坡方应让行上坡方,但已取得路权正在下坡的车辆具有优先权。拍摄时应包含:上下坡道路全景图、两车相对位置照(明确上下坡关系)、碰撞示意图、接触部位特写及对方车牌。建议使用水平仪确保坡度显示准确。
其他类型事故需根据现场情况灵活处理,核心拍摄要素包括:道路位置示意图、碰撞示意图及接触部位特写。遇恶劣天气时,应增加拍摄环境特征(如积水深度、积雪厚度等),夜间事故需开启手机闪光灯补光并拍摄路灯编号作为时间参照。
专家提醒,事故现场拍摄应遵循三个原则:多角度覆盖(建议拍摄7-9张关键照片)、细节清晰(能辨认车牌及碰撞痕迹)、环境完整(包含道路标线、交通标志等)。若对拍摄要点存疑,可提前在交管部门官网下载事故拍照示范图例进行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