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海拔3000多米升浮空艇“极目一号”:迭代升级助力青藏科考,搭建开放试验平台

   时间:2025-10-07 15:21:5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西藏鲁朗地区海拔3000多米的高原试验场上,一艘巨大的白色浮空艇缓缓升向夜空。这艘名为“极目一号”的系留气球由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主导研发,专门用于青藏高原大气环境观测。经过一个多月的连续试验,该设备已累计完成40次升空作业,标志着我国高原浮空器技术取得重要突破。

作为空中移动实验室的核心载体,“极目一号”艇身中后部搭载了3大类16型科学仪器,总重量约200公斤。这些设备可同步开展大气组分、污染物分布及云三维微物理参数等多维度观测。项目负责人张泰华介绍,该设备实现了关键部件的国产化,能够适应青藏高原极端低温、强风和低压环境,其研发历程长达八年。

研发团队在2017年首次携带初代设备进入可可西里时,曾遭遇充气效率低、艇体泄漏率高及操作人员听力损伤等技术难题。通过三年技术攻关,团队开发出快速充气专利技术,并突破国外材料封锁,研制出新型复合材料。升级后的浮空艇不仅抗风沙雨雪能力显著提升,氦气泄漏率大幅降低,重复使用次数也明显增加。近五年间,围绕该技术已申请60余项专利。

青藏高原作为“亚洲水塔”,每年向下游输送的淡水资源滋养着20亿人口。自2017年第二次青藏科考启动以来,科研人员持续关注冰川消融、水汽循环及生态平衡等关键问题。研究表明,高原冰川自2005年起加速消融,近五年趋势尤为显著,其变化可能通过大气环流影响赤道洋流。

在此次试验中,“极目一号”最高升空至5900米,成功获取了高精度大气数据。这些观测结果将用于构建全球大气传输模型,为研究“亚洲水塔”动态变化提供科学依据。该设备此前已在鲁朗、纳木错、珠峰等典型区域开展系统性观测,覆盖了高原不同地理单元的水汽循环特征。

浮空器技术自18世纪末诞生以来,经历了从军事观测到民用服务的转型。早期德国齐柏林飞艇曾用于跨洋运输,但因体积庞大、机动性差逐渐被飞机取代。随着新材料和智能导航技术的应用,现代浮空艇展现出独特优势:无需动力驱动、零排放污染、可定点悬停。谷歌等企业曾探索利用超压气球为偏远地区提供网络服务,我国科研人员则将其应用于气象监测等领域。

近年来,“极目一号”团队拓展了设备应用场景。2021年起,该设备在呼伦贝尔草原开展放牧监测,精准追踪草场退化、牲畜分布等生态指标;在海洋领域,研发的船载浮空艇系统有效解决了远海通信覆盖难题。张泰华表示,团队正致力于打造开放型空中试验平台,欢迎更多科研仪器搭载使用,以提升设备服务科学研究和民生需求的能力。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