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北京大学团队研究:嫦娥六号月壤揭示月球背面温度低于正面之谜

   时间:2025-10-07 13:07:1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北京大学科研团队在月球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首次通过实物样本证实月球背面地幔温度较正面低约100摄氏度。这项发表于《自然·地球科学》的研究,为理解月球演化机制提供了关键证据。

研究团队对嫦娥六号从月球南极-艾特肯盆地带回的1935.3克月壤样本展开深入分析。这个形成于43亿年前的古老撞击坑,被认为保存着月球最原始的地质信息。科研人员采用四种独立技术手段进行验证,发现月壤中单斜辉石、斜长石等矿物的结晶温度约为1100℃,较月球正面样本低100℃。地幔潜能温度分析显示,背面地幔温度约1400℃,正面则达1500℃。

卫星遥感数据为该结论提供了空间尺度佐证。通过对比正背面年龄相近的月海区域,科学家发现背面月幔温度比正面低约70℃。这种温度差异与样品分析结果形成相互印证,增强了研究结论的可信度。

研究揭示了月球正背面存在显著地质差异。正面地形平坦,月海覆盖率超过30%,且富含放射性元素;背面则布满沟壑悬崖,月海仅占1%-2%,放射性元素含量较低。科研人员推测,这种二分性现象可能源于40亿年前的一次巨大撞击事件,导致月球内部热量分布不均。

月壤成分分析显示,背面样本中斜长石含量显著高于正面,而橄榄石含量明显减少。铝钙氧化物含量较高、铁含量较低的特征,与正面月壤形成鲜明对比。这些发现将促使科学家重新绘制月球地质图谱,为理解月球形成过程提供新视角。

研究过程中,科研团队面临样品稀缺的严峻挑战。在仅300毫克的月壤样本中,仅有100毫克可用于分析,其余需返还保存机构。团队成员通过轮班值守实验室、多地同步推进实验等方式克服困难。值得注意的是,北京大学本科生何潜、郑烨等人在科研计划支持下参与了这项前沿研究。

该发现对月球基地选址具有重要指导意义。背面较低的地幔温度可能意味着更稳定的地质环境,更适合建设长期驻留基地。同时,温度差异解释了为什么月球正面火山活动更活跃、背面地形更崎岖的现象。

中国探月工程持续产出重大科学成果。从嫦娥四号首次实现月球背面软着陆,到嫦娥五号带回正面月壤样本,再到此次揭示月球温度秘密,系列任务正在系统性地解开月球演化之谜。这些研究为后续载人登月和深空探测任务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