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特斯拉“擎天柱”学中国功夫,AI驱动下人形机器人迈向智能交互新阶段

   时间:2025-10-08 00:45:2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一段由特斯拉CEO埃隆·马斯克在社交平台发布的视频引发广泛关注。画面中,身着银灰色外壳的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以标准马步姿态,与专业教练展开中国功夫对练。面对教练的快速出拳,机器人不仅精准格挡,还能同步发起反击,弓步冲拳时重心稳定,动作流畅自然。这段仅数十秒的视频,迅速在社交媒体上掀起关于机器人技术未来发展的热议。

马斯克在视频评论区明确回应网友提问:“AI驱动,非遥控操作。”这一表述揭示了机器人技术的重大突破——从执行预设指令转向实时智能交互。传统工业机器人依赖“示教再现”模式,即人类演示动作后,机器人重复记录的坐标轨迹。而中国功夫的核心在于应变能力:对手出拳角度偏差30度、步法偏移5厘米,均需机器人即时调整策略。特斯拉擎天柱的最新演示表明,其已具备理解复杂动态环境并做出决策的能力。

回顾发展历程,擎天柱的进化速度令人惊叹。2022年首次亮相时,其仅能完成工厂内搬运箱子、浇灌植物等基础任务,裸露的机械结构显得较为原始。2023年,其动作校准与平衡能力显著提升;2024年,已能在工厂分类电池,并在公开活动中为人类提供酒水服务、进行简单对话。而2025年10月发布的功夫视频,则展示了其在环境感知与实时决策领域的突破性进展。这种跨越式发展,与特斯拉在机器人项目上的巨额投入密不可分——2024年财报显示,Optimus项目研发支出超过120亿美元。

擎天柱的“大脑”技术源于特斯拉汽车的自动驾驶系统。其核心依赖摄像头与神经网络实现环境感知与动作决策,这种技术迁移为机器人应用开辟了新路径。硬件设计上,机器人身高约173厘米,体重57公斤,可承载45磅重量,举重能力达150磅。全身配备40个电动机械执行器,仅单臂就有12个执行单元。马斯克曾坦言,研发人形机器人的难度远超造车,尤其是手部与前臂的工程挑战最大:“人类手部拥有27至28个自由度,驱动肌肉主要集中于小臂,这种精妙结构对机器人设计提出了极高要求。”

马斯克对擎天柱的商业前景充满信心。他直言:“特斯拉未来80%的价值将来自机器人Optimus。”根据规划,新一代“擎天柱3”已进入设计定型阶段,预计2026年下半年上市,售价在2万至3万美元之间——低于部分家用汽车。马斯克计划到2030年实现年产100万台的目标,并在五年内将其打造为工业场景的“通用机器人”。成本控制是关键因素:当产量达到100万台时,边际生产成本预计降至2万美元左右,这将极大推动人形机器人在工业与个人领域的普及。

特斯拉的进展为行业树立了新标杆。传统工业机器人巨头如发那科、库卡,主要专注于固定环境下的机械臂操作,在动态环境应对与全身协调方面能力有限。而以波士顿动力为代表的机器人公司,虽展示了惊人的运动能力,但高度依赖预设程序与半遥控操作。特斯拉擎天柱的自主决策能力,代表了截然不同的技术路线。国际劳工组织预测,到2030年,全球1.4亿个岗位可能被人形机器人替代,其中60%为重复性体力劳动。但与此同时,机器人普及也将催生新职业,如机器人教练、维护工程师与协调员等。

随着擎天柱能力提升,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焦点。特斯拉研发团队设计了紧急断电功能,确保人类可随时中断机器人运行。机器人“反击”能力的展示也引发了AI行为伦理的讨论。当机器人未来能够在灾难现场执行救援任务、在火星基地自主建设人类居住地,或在养老院精准照顾老人起居时,这些技术突破或许正预示着人机协作的新方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