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与教育碰撞:小红书AMA里,窥见未来教育新模样

   时间:2025-10-08 11:26:5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庆假期,小红书上悄然兴起了一种名为Ask Me Anything(AMA)的新互动形式。发起者通过简短自我介绍后,开放评论区供网友自由提问,形成即时互动。这种模式与知乎的深度讨论或微博的碎片化表达形成鲜明对比,更像一场轻松的线上交流会。

清华大学计算机系教授刘知远、开源AI社区Hugging Face联合创始人Thomas Wolf、新锐机器人团队SOMA Robotics等科技界人士,纷纷成为AMA活动的"主讲人"。他们的对话跨越科研与教育,从AI技术趋势到个人成长困惑,话题覆盖广泛。在刘知远的AMA评论区,学生抛出的问题充满现实焦虑:"大三学生独立做科研需要投入多少精力?"他建议:"入门阶段最好有导师或学长全程指导,避免独自摸索。"当被问及"同实验室成员差距为何悬殊"时,他强调:"纯粹的兴趣是抵御科研重复性的关键,只有热爱才能支撑长期坚持。"

这些对话中透露出独特的教育温度。刘知远没有提供"快速发论文"的技巧,而是分享如何与科研热情共处。他回忆博士经历时提到,真正有意义的事业往往需要承担附带条件,而非时刻从事感兴趣的工作。这种观点在AI时代显得尤为珍贵——当技术飞速发展,持续学习的内驱力正成为稀缺资源。

转向产业界的Thomas Wolf给出了更具行动力的回答。作为全球最大开源AI社区Hugging Face的创始人,他构建的平台让全球开发者共享模型、复现技术。当被问及"如何改变世界"时,这位创业者用六个字概括:"创造有价值的事物"。这简单有力的回应,折射出AI时代的教育新范式——从被动接受知识转向主动建构世界。

SOMA Robotics团队则描绘了更具体的未来图景。他们正在开发集低门槛硬件、开源工具链、教育课程于一体的平台,让学习者从理论直接跨越到创造实践。团队展示的机械臂产品,正是"具身智能"(Embodied AI)教育的载体。这种技术使AI具备物理交互能力,能在真实环境中学习协作。学生不再局限于代码编写,而是通过调试机器人动作、优化运动算法,获得沉浸式学习体验。

资本市场对"人形机器人"概念的追捧,与学术界的前沿探索形成呼应。已有教育项目让学生从零件组装开始,训练专属机器人伙伴。这种"具身学习"模式预示着未来教育场景的变革:实验室里,学生与机器人共同调试参数;课堂上,机械臂的每一次精准动作都成为生动的教学案例。当技术走出实验室进入校园,抽象理论正转化为可触摸的实践。

从激发学习热情到培养创造能力,再到具身化实践,AMA对话中的这些思考正在勾勒教育新形态。在这个人人可提问、人人能解答的平台上,教育不再是单向传授,而成为共同建构的过程。现在,我们邀请你参与这场"教育共创实验":在评论区留下你最关心的问题,或许下一个被讨论的,就是你的困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