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空爱好者们即将迎来一场视觉盛宴!2025年秋季,北半球将有多颗彗星和两场重要流星雨相继登场,其中部分天体甚至可用肉眼直接观测。这场天文奇观的高潮将出现在10月下旬,届时三重天文现象将同时上演。
当前最受关注的是C/2025 R2(SWAN)彗星,这颗来自奥尔特云的长周期彗星正以罕见姿态接近地球。其轨道平面与黄道面仅呈4.5度夹角,这种接近水平的运行轨迹在同类天体中极为少见。10月20日前后,该彗星将抵达近地点(0.26天文单位),亮度预计可达6等,在远离城市光污染的黑暗区域,肉眼即可观测到其长达5度的彗尾。天文学家特别提醒,清晨和傍晚是最佳观测时段,此时彗星将分别出现在天秤座和牧夫座方向。
另一颗备受瞩目的C/2025 A6(莱蒙)彗星则带来更多惊喜。这颗轨道周期原本达1350年的长周期彗星,在4月16日近距离掠过木星时,受引力作用改变了轨道参数,周期缩短至1154年。8月中旬以来,其亮度呈现爆发式增长,从16.5等迅速提升至当前4等左右。最新观测显示,10月31日至11月1日期间,这颗逆行彗星(轨道倾角144度)将在北纬48度以上地区成为拱极星,亮度可能达到3.7等,成为双筒望远镜的理想观测目标。
流星雨方面,天龙座流星雨已于10月6日进入活跃期,其辐射点位于天龙座"龙眼"区域(天棓四、天棓三附近)。这场通常每小时产生5颗流星的小型流星雨,今年可能出现罕见爆发。天文学家预测,在10月8日夜间,地球将穿过21P/贾科比尼–秦纳彗星留下的密集尘埃带,流星数量可能骤增至每小时150-400颗。不过这种爆发状态持续时间较短,观测者需保持耐心观察头顶天空。
更值得期待的是10月21日达到极盛的猎户座流星雨。作为哈雷彗星留下的冰尘轨迹形成的著名流星雨,今年极大期恰逢新月,无月光干扰的观测条件堪称完美。每小时约20颗的流星数量虽不及预期中的天龙座爆发,但其66公里/秒的飞行速度将带来更多明亮火流星。这场由1P/哈雷彗星制造的年度天文大戏,将持续活跃至11月7日。
对于专业观测者而言,C/2025 K1(ATLAS)彗星提供了特殊挑战。这颗当前亮度9-10等的彗星已于10月8日抵达近日点,但未出现预期中的增亮。11月24日近地点时,其视星等预计将超过10等,需使用100毫米口径以上望远镜方可观测。北半球清晨的天空,将是捕捉这颗神秘彗星的最佳战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