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集团正式进军机器人实体产品领域,宣布成立内部机器人团队,加入全球科技企业竞逐AI硬件的赛道。这一战略调整标志着阿里从AI软件服务向实体智能设备应用的延伸,旨在把握具身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市场机遇。
阿里巴巴通义千问技术负责人林俊旸在社交媒体平台披露,公司已组建"机器人与具身AI专项组",重点推进多模态基础模型向实体智能体的转化。他强调,通过强化学习技术,新一代智能体已具备工具使用和长期记忆能力,其应用场景正从虚拟空间向物理世界扩展。作为多模态模型研发的核心成员,林俊旸曾主导开发支持语音、图像、文本交互的混合感知系统。
在资本布局方面,阿里云上月完成对深圳机器人企业自变量机器人的1.4亿美元A+轮领投。这家成立不足两年的初创公司,凭借"软件优先"战略已累计融资2.8亿美元。其最新发布的Wall-OSS开源模型和Quanta X2机器人,通过配备压力感知机械手和360度清洁装置,在服务机器人领域实现技术突破。目前产品主要面向教育、养老等机构客户,单台售价约8万美元,预计2026年启动IPO计划。
全球科技巨头正加速机器人领域布局。日本软银集团本周宣布以54亿美元收购ABB工业机器人业务,董事长孙正义表示将整合"人工超级智能"与机器人技术,打造新型物理AI平台。此次收购的ABB机器人部门年营收达23亿美元,拥有7000名员工,涵盖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核心工业场景。
英伟达CEO黄仁勋在股东大会上指出,机器人技术与生成式AI的结合将重塑人机交互范式。他预测自动驾驶汽车将成为首个大规模商业化场景,未来将有数十亿台机器人、数亿辆自动驾驶车辆和数十万家智能工厂采用英伟达技术。据花旗银行研究,到2050年全球机器人市场规模有望突破7万亿美元,吸引包括主权基金在内的巨额资本涌入。
在2025云栖大会上,阿里巴巴管理层透露将加大AI基础设施投资。除已公布的三年3800亿元投入计划外,公司正考虑追加资金以应对全球AI竞赛。管理层特别指出,随着多模态模型向实体智能体演进,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的融合将创造新的增长极。
自变量机器人COO杨倩坦言,当前机器人AI技术仍落后于自然语言处理等领域,但公司研发的"机器人管家"有望在五年内实现商用。其最新产品已能完成复杂清洁任务,并通过机械手实现类人操作精度。研究机构Humanoid Guide数据显示,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正以年均45%的速度增长,技术迭代与资本投入形成良性循环。
这场由科技巨头主导的机器人革命,正在重构制造业、服务业的运营模式。从工业机器人到家用服务设备,AI实体化进程正在打破虚拟与现实的边界。随着阿里巴巴等中国企业的深度参与,全球机器人产业格局或将迎来新一轮洗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