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三位科学家解锁分子新维度:金属有机框架如何重塑化学未来?

   时间:2025-10-09 00:43:0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25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日本京都大学北川进教授、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理查德·罗布森教授及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奥马尔·M·亚吉教授,以表彰他们在金属有机框架材料开发领域的突破性贡献。这一成果被评价为“为化学创造了新空间”,标志着人类在分子层面主动设计物质结构迈出关键一步。

金属有机框架(MOFs)是一类由金属离子与有机配体通过自组装形成的多孔晶体材料。其结构如同精密的“分子建筑”:金属离子作为节点,有机分子作为连接梁,共同构建出具有规则孔道的三维网络。这些孔道直径可达数纳米,允许气体或液体分子自由进出,同时保持材料整体稳定性。部分MOFs材料展现出惊人的气体吸附能力,例如在标准条件下,每克MOFs可吸附超过自身重量20%的氢气,为清洁能源存储提供了新思路。

该领域的突破始于20世纪80年代。罗布森教授首次提出将铜离子与四齿有机配体结合,构建出具有周期性孔洞的晶体结构。尽管早期材料存在机械强度不足的问题,但其设计理念为后续研究指明方向。1992年,北川进团队通过系统研究证实,气体分子可在MOFs孔道内可逆吸附而不破坏晶体结构,揭示了材料的柔性特性。2003年,亚吉教授成功合成出热稳定性达300℃的MOF-5材料,并证明通过调整金属离子与配体组合,可精准调控材料的孔径大小和表面化学性质。

这种“分子级定制”能力彻底改变了化学研究范式。传统材料开发依赖试错法,而MOFs技术使科学家能够像建筑师规划空间那样设计分子结构。目前全球已合成出超过2万种MOFs材料,其中部分成果已进入产业化阶段。例如,某些MOFs可作为“分子筛”高效分离空气中的氮气和氧气,分离效率较传统工艺提升30%;另有材料能特异性捕获水中的全氟化合物,这种被称作“永久化学物”的污染物在MOFs作用下可在数小时内降解90%以上。

在能源领域,MOFs材料正推动多项技术革新。氢燃料电池汽车所需的储氢系统,若采用MOFs材料,可在相同体积下存储两倍于传统高压气罐的氢气。中国科学家开发的铁基MOFs催化剂,将二氧化碳转化为甲醇的效率提升至传统方法的5倍。环境治理方面,基于MOFs的过滤装置已能同时处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挥发性有机物,单台设备日处理量可达10万立方米。

诺贝尔化学委员会评委邹晓冬教授指出,MOFs技术的核心价值在于其跨学科特性。该领域研究涉及无机化学、有机合成、计算模拟和工程应用,需要化学家、物理学家和工程师的紧密协作。据统计,全球有超过500个科研团队从事MOFs相关研究,中国在该领域的论文发表量已连续五年居世界首位,形成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完整链条。

这项始于实验室的“分子革命”,如今正深刻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沙漠集水装置到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开采,从个人防护装备到空间站生命支持系统,MOFs材料展现出的适应性令人惊叹。正如评委会所言,三位科学家不仅创造了新材料,更开辟了化学研究的新维度——在这个由分子构筑的“新空间”里,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知与改造能力正被重新定义。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