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传感器:人形机器人迈向智能高阶的核心硬件与市场蓝图

   时间:2025-10-09 00:14:4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兴业证券发布《人形机器人专题:机器人实现智能层级跃迁的硬件基石——传感器》研究报告,深入探讨传感器作为人形机器人智能化核心硬件的关键作用。报告系统分析了力传感器、触觉传感器、IMU(惯性测量单元)及视觉传感器四大主流品类的技术特点、市场规模、竞争格局及发展趋势,为行业提供重要参考。

传感器是人形机器人实现“感知-决策-执行”闭环的核心硬件。据报告测算,主流传感器方案单机价值量约8.96万元,占单台机器人总成本的22.4%。中性情景下,2035年全球人形机器人传感器市场规模预计达848亿元,2025-2035年复合增长率(CAGR)约46.6%。这一数据凸显传感器在机器人智能化进程中的关键地位。

在力传感器领域,六维力传感器因技术复杂度高而价值量最大,单机价值达6万元。其技术壁垒集中于弹性体加工、贴片工艺及标定检测环节。目前,外资品牌如美国ATI占据国内市场22.4%的份额,但国产厂商如坤维科技、蓝点触控等凭借成本优势加速替代。报告预测,2035年力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505.8亿元,成为传感器品类中增长最快的细分领域。

触觉传感器以压阻式、电容式为主流技术路线,电子皮肤因其能模拟人类触觉感知而成为发展方向。当前,该领域面临高精度检测、长期稳定性及成本控制三大挑战。海外企业如Novasentis、Tekscan等占据57%的市场份额,而国内国产化率从2022年的32.5%预计提升至2027年的41%,2035年市场规模有望达133.9亿元。

IMU(惯性测量单元)作为机器人姿态控制的核心部件,全球MEMS IMU市场CR5(前五名企业市场份额总和)达93%,博世、意法半导体等外资企业主导市场。国内企业如芯动联科的产品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35年IMU市场规模预计达74.4亿元,成为国产替代的重要突破口。

视觉传感器方面,3D视觉技术因能获取三维信息而适配高精度场景,成为主流选择。结构光、iToF等技术路线被优必选、特斯拉等主机厂广泛采用。报告指出,2035年视觉传感器市场规模将达133.9亿元,与触觉传感器市场规模相当。各品类传感器均呈现技术迭代加速、国产替代推进的趋势,共同推动人形机器人智能层级提升与商业化落地。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