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公司最新披露的财务数据显示,其基于英伟达芯片的云端租赁业务面临盈利能力挑战。根据内部文件,在截至8月的三个月内,该业务板块实现收入9亿美元,但毛利率仅为14%,与公司整体约70%的毛利率形成鲜明对比。这一差距引发市场对AI芯片租赁业务经济性的深度关注。
行业分析指出,英伟达芯片的高昂采购成本与甲骨文采取的激进定价策略形成双重压力。尽管甲骨文通过大规模签约展现市场扩张决心,但短期盈利表现仍受制于硬件成本结构。财报显示,公司第一财季与三家客户签署的四份巨额合约中,未确认履约义务金额同比激增359%至4550亿美元,其中与OpenAI合作的4.5吉瓦数据中心项目成为主要增长引擎,该项目预计2027年启动。
甲骨文管理层同步公布了雄心勃勃的发展规划:2026财年第二季度云端基础设施收入目标33亿美元,同比增长55%;全年该板块收入预计达180亿美元,较2025财年增长77%。更引人注目的是,公司设定未来四年收入目标分别为320亿、730亿、1140亿和1440亿美元,这意味着要在现有基础上实现八倍增长,远超行业预期。
在硬件合作领域出现新动态。AMD近日宣布与OpenAI达成6吉瓦(6000兆瓦)的协议,将为其下一代AI基础设施提供多代AMD Instinct GPU支持。根据计划,首批1000兆瓦的MI450 GPU将于2026年下半年部署。这一合作动向可能影响甲骨文与OpenAI的数据中心项目,若采用AMD方案替代原有架构,或有助于改善甲骨文AI云端业务的毛利率水平。
市场观察人士认为,AI基础设施领域的竞争正从单纯算力比拼转向成本效率优化。甲骨文既需要维持市场份额扩张,又需解决硬件成本导致的盈利困境,而AMD的介入为行业格局变化增添了新的变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