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嫦娥六号新发现:月球背面月幔温度更低,深化“二分性”研究

   时间:2025-10-10 07:23:3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国家航天局与国家原子能机构联合宣布,基于嫦娥六号任务采集的月球背面样品,中国科学家首次揭示月球背面月幔温度显著低于正面的现象。这一发现为理解月球演化过程中的“二分性”特征提供了关键科学证据,相关研究成果已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地球科学》。

研究团队由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北京大学及山东大学联合组建,通过分析嫦娥六号带回的玄武岩样品,发现其结晶温度约为1100℃,较月球正面同类样品低约100℃。进一步计算显示,月球背面月幔潜能温度约1400℃,低于正面的1500℃。该结论通过矿物成分分析、岩石学模型模拟及月球遥感数据验证三种独立方法得出,结果高度一致。

月幔作为月球内部最大的组成部分,其温度差异直接反映了月球演化历史的复杂性。研究指出,月球正面与背面在地质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正面分布着占表面积30%以上的月海玄武岩平原,而背面月海面积不足2%,且放射性元素含量较低。这种“二分性”现象被认为与月球形成初期的物质分布及后续演化过程密切相关。

科研团队负责人、中核集团首席科学家李子颖表示,月球作为地球的“孪生天体”,保留了更多太阳系早期的地质特征,未经历地球那样强烈的后期改造。因此,研究月球对重构地球早期历史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他特别提到,此次发现为理解月球内部热状态演化提供了新视角,未来团队将围绕月球核能元素分布、矿物年代学等领域展开深入探索。

据介绍,中核集团核工业北京地质研究院已建成月球样品分析检测实验室,通过模拟月壤实验为真实样品研究奠定技术基础。李子颖强调,月壤研究是系统性工程,从样品申请、保存到分析,每个环节均需高度精密的技术支持。近年来,中国在月球探测领域已从“跟跑”逐步迈向“并跑”,并在月球背面采样返回等任务中实现“领跑”。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