陪朋友去验插电式混合动力SUV时,检测站里的一幕让人印象深刻:三辆绿牌车正排队等待复检,其中一位车主急得来回踱步:"平时用电开得挺顺,怎么尾气检测就不合格了?"这种困惑并非个例,多位车主在检测现场表达了类似遭遇。
检测员指着仪器屏幕解释:"三元催化器温度只有230度,远低于正常工作温度。"这番话让在场的车主恍然大悟——原来插混车的发动机系统就像运动员,未经充分热身就参加"考试",自然难以发挥最佳状态。技术人员透露,近期检测新规实施后,这类因预热不足导致的尾气超标案例明显增多。
朋友的车就是个典型案例。从家到检测站仅3公里路程,全程使用纯电模式,发动机始终处于"休眠"状态。当检测员建议怠速预热10分钟后再测时,水温表指针随着发动机运转逐渐攀升。这时旁边一位女士插话:"我上月来测了两次都没过,换滤芯花了四百多,后来听老司机说先热车,第三次就通过了。"
这种看似简单的操作背后,蕴含着技术原理。插混车的三元催化器需要达到350-400度才能有效净化尾气,冬季低温环境下,仅靠短途行驶根本无法达到工作温度。某检测站负责人私下透露:"现在对插混车的检测特别严格,电池、电机都要查,反而是尾气环节容易因为准备不足出问题。"
作者去年冬季验车时就吃过亏。车辆刚到检测站就上线检测,结果OBD系统直接报错。当时误以为车辆故障,后来才知道是发动机温度过低导致三元催化器未进入工作状态。这种经历在车主群体中颇为普遍,某修理厂师傅表示,近期因尾气不合格送修的车辆中,超过六成只需简单预热就能解决问题。
经过十分钟怠速预热后,检测员再次连接OBD设备。随着仪器数值稳定下降,检测结果终于显示合格。朋友拍着方向盘笑道:"早知道这么简单,上次就不用白跑检测站了。"这番感慨道出了许多车主的心声——车辆年检不仅考验车况,更考验车主对检测流程的了解。
对于冬季验车,技术人员给出具体建议:提前20分钟启动车辆怠速预热,或选择较长距离的行驶路线使发动机充分热机。切忌为了省电直接使用纯电模式抵达检测站,这种做法反而会增加复检概率。据悉,某检测站曾因违规放行未达标车辆被处以高额罚款,现在各站点都严格执行检测标准。
关于插混车尾气检测难的传言,实际上多源于操作不当。某品牌4S店技术总监指出:"这类车辆的排放系统并不娇贵,关键是车主要了解其工作特性。只要掌握正确的预热方法,通过检测并不困难。"这种观点在车主群体中逐渐形成共识,许多人在交流经验时都会特别提醒:"别急着上线,先让发动机热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