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庆假期,广东迎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绿色行动”——全省7万余辆新能源汽车与14家屋顶光伏电站共同参与电网调峰,成为电力系统的“移动储能”和“微型电厂”。这场由南方电网广东电网公司主导的创新实践,首次将“车网互动”与“虚拟电厂”技术深度融合,为电力资源优化配置提供了新范本。
活动期间,广东电网联合10家充电运营商推出“假期填谷套餐”,通过降低充电服务费吸引车主参与。以一辆60千瓦时电池容量的电动汽车为例,单次充电最多可节省54元。广州特斯拉车主周小姐体验后表示:“预约后睡一觉电就充满了,账户里还多了顿奶茶钱。”据统计,1949座充电站、2.1万个充电桩同步调整充电时段,将原本凌晨的充电负荷转移至光伏发电高峰的中午,最高消纳了3.3万千瓦绿电。广东省电力负荷管理中心专责陈健强评价:“电网无需启动火电机组,车主节省费用,运营商获得补贴,实现了三方共赢。”
如何协调数万辆车与充电桩的协同运作?广东电网上线了“车网互动一张图”平台,将充电数据全面接入,实现从邀约发布、车主预约到充电桩响应的全流程可视化。广东电网能源投资有限公司通过与运营商签订长期协议,将分散的充电资源整合至“粤能投”虚拟电厂平台,为常态化运营奠定基础。该公司经营部总经理侯铁铸指出:“通过精准引导和优惠激励,我们鼓励车主在用电低谷期充电,既促进了绿色电力消纳,也优化了资源配置。”
屋顶光伏同样成为调峰主力。10月1日中午,中山市民李先生家的屋顶光伏出力被远程调低300千瓦。这是粤能投与中山综合能源两家“发电类虚拟电厂”的首次实战:将14家分布式光伏资源聚合为26兆瓦的“云端电厂”,成功实现16兆瓦负荷的精准调控。广东电网电力调度控制中心高级经理刘洋比喻:“这相当于为电网免费增添了一台可随时调控的发电机。”
从“看不见”到“调得动”,广东电网为虚拟电厂技术树立了新标杆。刘洋透露,通过边缘集群、5G专网和聚合建模技术,分布式光伏资源被纳入电网调度“好友列表”。广东电网还发布了全国首份《发电类虚拟电厂并网调度服务指南》,标准化了并网流程、安全隔离和数据接口。下一步,广东将推动虚拟电厂参与区域现货市场,探索电能量交易、辅助服务、需求侧响应等多元盈利模式,构建更灵活的收益体系。
这场实验虽因假期结束而暂告段落,但广东电网的探索才刚刚起步。当每一辆车、每一片屋顶都能成为电力系统的“活跃细胞”,“全民电厂”的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