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全固态电池研发频传捷报,产业化进程加速,2030年或迎电动出行新时代?

   时间:2025-10-11 22:36:03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全固态电池领域捷报频传,成为科技与产业界关注的焦点。中国科学院多个研究团队先后宣布取得关键技术突破,与此同时,丰田公司也高调公布其全固态电池电动汽车计划,引发市场对下一代新能源技术的热烈讨论。

全固态电池被视为新能源汽车储能技术的"终极方案"。其优势显著:安全性更高,几乎不存在热失控风险;能量密度提升一倍以上,续航里程有望翻倍;使用寿命延长,充电速度加快,且能适应极端温度环境。然而,高成本、复杂制造工艺以及界面阻抗、锂枝晶等技术瓶颈,长期制约着其产业化进程。

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的科研团队通过分子设计创新,开发出一种新型聚合物材料。该材料在分子尺度上实现界面一体化,不仅具备高离子传输能力,其构建的柔性电池可承受2万次弯折,复合正极能量密度提升达86%。这一突破为解决固态电池界面稳定性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与此同时,物理研究所黄学杰团队联合多家机构,研发出阴离子调控技术。该技术有效解决了电解质与锂电极接触不良的难题,制备的原型电池经数百次循环充放电后性能依然稳定,远超现有同类产品水平。两项科研成果均聚焦于固态电池的核心技术痛点,为产业化奠定了理论基础。

产业界的动作同样引人注目。丰田公司通过全球官网宣布,与住友金属矿山株式会社达成合作协议,加速推进全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的量产研发。公司明确表示,计划在2027-2028年推出搭载全固态电池的纯电动车型。这一时间表较其此前公布的2026年量产计划有所推迟,但显示出丰田在产业化路径上的持续投入。

丰田的固态电池布局并非首次。2024年,公司曾宣布高性能电池和固态电池将于2026年量产;今年上半年,其又与光兴产达成合作,计划最快2027年推出相关车型。尽管时间表多次调整,但丰田在投资建厂、技术合作等方面的实质性进展,表明其已进入产业化冲刺阶段。

成本问题仍是全固态电池量产的关键挑战。不过,近期市场动态传递出积极信号:硫化锂等核心材料价格大幅下降,电解质成本从每公斤7-8万元降至1-2万元,行业预计2030年可能降至几百元。这一趋势为固态电池的商业化铺平了道路。

尽管量产时间仍存在不确定性,但技术突破与成本下降的双重驱动,让全固态电池的研发轮廓日益清晰。有分析认为,2027年可能成为行业关键节点,但真正大规模应用或需等到2030年前后。届时,电动汽车的性能与成本结构或将迎来革命性变化。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