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网湖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近日宣布,通过自主研发14项新型电力施工装备,显著提升了电网建设效率与安全性。这些创新成果包括间隔棒安装机器人、履带式轻型组塔装置等,已在多个工程中实现规模化应用,推动施工效率提升超30%,高空作业人员减少25%以上。
在十堰110千伏夏家店至广场线路工程现场,一台由无人机吊装的间隔棒安装机器人引发关注。操作人员胡伟通过地面终端远程操控,机器人仅用5分钟便完成高空导线的间隔棒安装。相较于传统人工攀爬铁塔作业,该机器人实现了全自动操作,具有定位精准、安全性高、安装效率提升25%以上的优势。目前,双分裂、四分裂间隔棒安装机器人已形成系列化产品,在全省20余个工程中累计安装540余套,减少高空作业80人次。
国网湖北电力建设部专家殷建刚介绍,两类机器人均采用分体式设计,平均5-6分钟即可完成一个间隔棒的安装。其最大特点在于无需改变现有导线结构,即可全面替代人工操作,显著降低安全风险,具备广泛推广价值。
另一项创新装备——履带式轻型组塔装置,则在复杂地形施工中大显身手。9月26日,在孝感南河110千伏变电站配套线路工程现场,该装置穿越稻田鱼塘密布区域,通过精准调整行进角度跨越窄堤,最终稳停在铁塔基坑旁。操作人员通过遥控器下达指令后,装置自动完成支腿调平、套架扳立等工序,将原本8人6小时的施工准备时间缩短至3人15分钟,场地占用减少40%,成本与故障风险同步下降。
殷建刚指出,该装置采用轻量化设计,可轻松跨越沟壑、陡坡,避免植被大面积破坏,符合绿色施工要求。相比传统人工组塔,单基铁塔组立时间缩短40%以上,作业效率提升2倍。目前,该装置已完成两代产品升级,在湖北、浙江、广东等11个省份累计完成40余项电网工程铁塔组立任务,有效破解了复杂地形下“进场难、施工慢、成本高”的难题。
快速机械化桥装置可在13至78米宽的河流沟壑上10分钟内架设桥梁,支撑13至60吨设备进场;全系列电动紧线机则将导线紧固效率提升5倍以上,大幅降低高空作业强度。这些装备共同构建起智能化施工体系,为电网工程质量和进度提供坚实保障。
国网湖北电力表示,将持续推进新型施工装备的研发与推广,将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推动电网高质量建设的核心动力,为区域供电能力提升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