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荣耀份额下滑陷尴尬:曾与华为比肩,今困于“影子”难寻破局路

   时间:2025-10-13 01:04:42 来源:ITBEAR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10月11日,荣耀Magic 8系列预热海报引发广泛关注。知名艺人谢霆锋手持新机亮相,暖光下流畅的机身线条与圆形影像模组格外吸睛。尽管官方尚未正式官宣,但文案中“谁与争锋”的暗示以及海报中清晰的侧脸轮廓,已让“荣耀未来科技体验官”的身份浮出水面。社交平台上,荣耀品牌与谢霆锋粉丝纷纷表达期待,讨论热度持续攀升。

然而,这张熟悉的面孔也勾起了部分用户的回忆。两年前,谢霆锋曾以华为代言人身份出演微电影《锋行任务》,手持华为Mate X5折叠屏手机完成一场科技与动作的视觉盛宴。该片不仅成为“花粉”心中的经典营销案例,更让华为获得“华为影业”的戏称。如今,同一张面孔出现在荣耀海报中,让“荣耀向华为靠拢”的讨论再度升温。此前,荣耀多款机型的配色、命名及摄像头布局已被网友指出与华为产品存在相似之处,此次事件进一步加剧了这种联想。

市场格局的变化更为这场讨论增添了现实背景。2024年一季度,荣耀曾以17%的市场份额与华为并列中国手机市场榜首。但自股改与管理层调整启动后,其市场份额持续下滑:二季度降至14.5%,三季度微升至14.6%,四季度则跌至13.7%,与OPPO并列第五。2025年,这一颓势未能逆转。1月李健接任CEO后,荣耀启动内部变革,成立产业孵化部、商业模式拓展部等新部门,试图通过组织架构调整寻找突破。但一季度市场份额仍跌破13.7%,二季度更被挤出前五,沦为“Others”阵营。反观华为,自2024年一季度登顶后始终稳居前三,2025年二季度更实现独占榜首,成为荣耀份额下滑期的直接受益者。

“当前消费者换机周期延长,同质化产品难以激发购买欲。”科方得智库研究负责人张新原分析指出,荣耀在份额下滑期未能推出突破性产品,导致其难以抵御头部厂商的竞争压力。这种困境在产品设计层面也有所体现。社媒上,不少用户指出荣耀多款产品与华为存在设计雷同:从摄像头模组布局到配色命名,均有模仿痕迹。例如,荣耀400Pro与华为Pura 70、80系列的纯色背板和三角形相机模组设计高度相似,盖住LOGO后几乎难以区分。

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认为,手机行业已从硬件竞争转向体验竞争,厂商需通过实质性创新刺激消费。荣耀的跟随策略在独立初期曾发挥一定作用——两任CEO赵明和李健均有华为履历,依托“华为替代者”的认知快速收复市场。但当华为凭借麒麟芯片等卖点回归后,这种策略反而成为负担。“用户既不认为荣耀是‘新荣耀’,也不觉得它能替代华为。”梁振鹏指出,荣耀缺乏自研芯片等核心认知积累,也未能形成独特的产品标签,最终陷入尴尬境地。

经济学家余丰慧进一步分析,在行业整体趋于“挤牙膏式迭代”的背景下,厂商间的对抗本质上是体系与生态的对抗。荣耀的跟随未能构建起技术壁垒,当华为以完全体姿态回归后,其替身红利自然流失。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员王鹏也强调,存量市场的竞争关键是技术差异化与生态绑定。当前头部厂商的突破均建立在底层积累之上,如华为的芯片与折叠屏技术、小米等品牌的联名影像系统,而荣耀虽成立新部门,但暂未产出能支撑差异化竞争的核心技术。

面对挑战,荣耀并非没有动作。3月2日,其在2025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发布荣耀阿尔法战略,宣布将从智能手机制造商向全球领先的AI终端生态公司转型。战略分三步实施:首先开发真正智慧的手机,与合作伙伴共创AI终端新范式;其次在物理AI时代打开产业边界,共创AI生态新范式;最后在通用人工智能时代打开人类潜能边界,共创人类文明新范式。李健表示,人工智能革命将重塑终端产业,荣耀若想走出华为“影子”,AI或许是关键一战。

张新原补充道,手机行业已进入体验创新阶段,技术储备与用户洞察能力成为分水岭。技术变革期是行业洗牌的机会,但需要突破性创新支撑。这或许是荣耀在存量红海中的唯一破局之路。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