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嫦娥探月到月宫筑梦:中国稳步推进月球科研站建设,多项技术蓄势待发

   时间:2025-10-13 09:54:14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中国探月工程正沿着既定规划稳步前行,从早期的“嫦娥探月”到如今为“月宫奠基”的宏伟蓝图,一系列科学探索与技术突破不断涌现。近日,中国探月工程三期总设计师、嫦娥六号任务总设计师胡浩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详细阐述了我国月球科研站的设想与建设路径。

然而,要实现这一设想,在月球上构建一个功能完备的综合基地,所需时间将远超2030年。胡浩解释称,无论是核电站的研制,还是各类观测设备的开发,均需经历漫长的技术攻关与试验验证过程。他强调,月球应用设备的研发充满挑战,具体实现方式将取决于我国技术能力的提升速度。

根据已公布的探月计划,我国将于2026年前后发射嫦娥七号,其核心任务是对月球南极环境及水冰资源进行详细勘察。该任务采用“四器一星”配置,包括着陆器、轨道器、巡视器、飞跃器及中继卫星。着陆区选定在月球南纬85°以上的南极-艾特肯盆地区域,飞跃器将首次在月球开展飞越探测,深入南极阴影坑寻找水或水冰存在的证据。

嫦娥七号的巡视器,即月球车,将与轨道器、着陆器等科学探测仪器协同工作,并与后续发射的嫦娥八号共同构成月球南极科研站的基本框架。该任务将获取全月球、着陆区及巡视区域的遥感与就位科学数据,为月球科研站的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嫦娥八号预计于2028年前后发射,其重点在于开展月面科学试验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验证。我国目前正在研制首台月球“打砖”机器。该设备通过聚焦太阳能产生1400~1500℃的高温,将月壤熔融后利用3D打印技术制成不同规格的“月壤砖”。这一创新技术有望实现月球科研站建设的“就地取材”,大幅降低物资运输成本。

从能源系统到制氧设备,从飞越探测到月壤利用,中国探月工程正以系统化、前瞻性的布局推进月球科研站的建设。每一项技术的突破,都为人类在月球的长期驻留与科学探索铺平道路。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