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光速光合携手泉智博:以高性能关节,共筑机器人产业新未来

   时间:2025-10-13 10:43:02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光合作用是自然界能量循环的基石,也是生态系统中碳流动的核心机制。如今,一家名为光速光合的投资机构正以独特的方式践行着“光合”理念——通过与创业者深度协作,推动科技创新与社会发展的同频共振。近日,该机构推出的投资专栏「光合说」揭开了其投资逻辑的面纱,展现了从行业洞察到技术落地的完整链条。

在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的当下,一场静默的技术革命正在关节模组领域展开。自首届奥运会设立马拉松项目129年后,机器人首次以参赛者身份站上赛道。支撑这些“钢铁选手”完成奔跑、跳跃等复杂动作的,是数十个高精度关节模组。无锡泉智博科技有限公司凭借自主研发的一体化关节技术,成为推动机器人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的关键力量。日前,该公司宣布完成连续两轮过亿元融资,其中A轮由光速光合联合领投。

“机器人关节是集机械设计、材料科学、控制算法于一体的复杂系统。”光速光合合伙人朱嘉指出,该领域存在显著的技术壁垒,需要跨学科协同创新。泉智博团队早在行业风口来临前就完成了技术储备,其自研的PA系列行星伺服关节扭矩密度达210Nm/kg,超越国内同类产品水平。这种技术领先性使其快速获得人形机器人厂商及科研机构的量产订单,今年8月出货量较年初增长数十倍。

公司创始人陈万楷的创业轨迹折射出中国新一代技术创业者的典型路径。在温州商业氛围的熏陶下,他大学期间便参与水下机器人研发项目,并斩获央企创新创业大赛金奖。转战浙江省北大信息技术高等研究院后,他发现传统机器人关节存在重量大、集成度低等痛点,而核心零部件成本占机器人BOM的30%-60%。“MIT通过准直驱技术大幅降低四足机器人成本,这让我们看到高性能关节的产业化前景。”陈万楷回忆道。

2023年成立的泉智博,在两年内构建起覆盖2Nm至400Nm扭矩的产品矩阵。其技术突破源于全链条自主研发:从矽钢片、磁钢等基础材料,到减速机、驱动器、电机的协同设计,团队掌握了100余项核心专利。特别在电机设计上,通过分布式绕组和磁路优化,将槽满率提升至行业领先水平,有效降低了温升与能耗。

“一体化集成是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陈万楷展示着仅有手机大小的关节模组解释道,通过将减速机、电机、驱动器深度融合,产品体积缩减40%,能量密度提高35%。这种设计不仅减轻了机器人本体重量,更释放出空间用于安装更多传感器,使机器人在奔跑、跳跃等场景中表现更优异。目前,公司生产良率稳定在98%以上,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降低20%-30%。

光速光合对泉智博的投资决策,源于其独特的产业链布局逻辑。据投资总监胡培培透露,团队早在2021年投资宇树科技时,就开始系统性调研机器人上游零部件,撰写了多份行业报告。当发现下游厂商普遍采用泉智博关节产品时,技术验证与市场需求的双重确认促使他们快速出手。“这个赛道BOM成本占比高,市场空间大,且终端客户对良品率、稳定性的反馈极佳。”胡培培强调。

在陈万楷看来,机器人关节的竞争本质是工程能力的比拼。他以安全控制为例:传统关节仅能定位旋转角度,而泉智博的产品可实时感知外力变化,当机器人触碰人体时能立即停止,避免意外发生。这种力控精度使产品不仅适用于工业场景,更能满足家庭服务机器人的安全需求。

目前,泉智博已与多家汽车产业链上市公司建立代工合作,采用车规级标准提升产品可靠性。陈万楷透露,公司正根据不同场景需求开发多元产品:2Nm关节用于机器人手腕精细操作,400Nm关节则支撑腿部大负载运动。这种“核心部件+供应链协同”的模式,使其能快速响应客户定制化需求。

随着人形机器人市场爆发,关节模组的技术迭代成为产业升级的关键。泉智博团队正在研发下一代摆线减速器方案,并探索其他技术路径的可能性。“我们的目标是成为机器人领域的‘宁德时代’。”陈万楷表示,通过构建从研发到供应链的完整体系,公司有望在千亿级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光速光合方面则认为,若泉智博能持续绑定头部客户、拓展应用场景,其综合性竞争壁垒将进一步巩固。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