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证券分析师郭明錤近日在社交平台X上透露,苹果即将推出的可折叠iPhone在关键部件成本控制方面取得突破。据其产业调研显示,该机型铰链组件的量产单价预计将大幅低于市场预期,这一变化可能对苹果的产品定价策略和供应链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原行业预测认为可折叠iPhone铰链单价将维持在100-120美元区间,但最新数据显示,通过结构优化与生产创新,该部件实际量产成本有望控制在70-80美元。这种成本降幅不仅直接提升苹果的利润空间,更可能转化为更具竞争力的终端售价,从而在高端折叠设备市场扩大份额。
在供应链布局方面,鸿海集团与铰链专业厂商新日兴成立的合资企业已占据主导地位。该合资公司凭借鸿海在精密制造领域的量产优势,成功获得约65%的订单份额,显著高于另一供应商Amphenol的35%。这种垂直整合模式不仅确保了铰链供应的稳定性,更强化了鸿海在系统组装环节的协同效应。
成本下降的核心驱动力来自设计优化与制造工艺改进。鸿海通过将多年积累的规模化生产经验导入铰链制造,在保持结构强度的同时简化了组装流程。这种技术突破使得铰链成本结构发生根本性改变,而非依赖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波动。
供应链动态显示,立讯精密有望在2027年后切入铰链供应体系。这一潜在变动折射出两大行业趋势:铰链成本仍有进一步下探空间,且该部件正成为系统组装厂商的新竞争焦点。立讯的加入可能引发供应链格局的重新洗牌,推动行业技术标准与成本基准的持续优化。
鸿海与新日兴的合资模式为行业提供了新范本。通过掌控核心部件的研发与生产,组装厂商能够更精准地协调整机设计与部件性能,这种深度整合或将重塑消费电子产业的竞争规则。随着可折叠设备市场渗透率提升,铰链技术的演进方向和供应链控制权争夺将成为决定厂商市场地位的关键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