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火星暗纹谜团再起:HiRISE图像中“水流痕”或为干冰升华的“障眼法”

   时间:2025-10-14 10:46:41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当科学家们首次在火星HiRISE高清影像中捕捉到那些蜿蜒于斜坡的暗色条纹时,整个行星科学界都为之沸腾。这些与地球雨季水痕惊人相似的痕迹,曾被视为火星存在液态水的关键证据,甚至引发了关于火星微生物生存可能性的热烈讨论。然而随着研究的深入,这些看似熟悉的"水流印记"正经历着颠覆性的重新解读。

在Melas Chasma峡谷的观测数据中,这些暗色条纹呈现出诡异的分布特征:它们严格沿着30度以上的陡坡延伸,却在达到沙粒自然休止角时戛然而止。这种精确的临界点控制完全违背了液体流动的物理规律,更像是某种固态物质运动造成的痕迹。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研究团队通过对比全球32个观测点的影像数据,首次揭示了这种分布模式的普遍性。

干冰(固态二氧化碳)的升华过程逐渐成为最合理的解释框架。火星两极覆盖的干冰层在季节变化中会发生剧烈相变,祝融号探测器拍摄的北极冰盖影像清晰显示了这种物质的存在。当固态二氧化碳直接升华为气体时,会在沙层表面形成微型气垫,推动表层沙粒沿斜坡下滑,形成与水流痕迹高度相似的暗色条纹。

光谱分析数据为此提供了关键佐证。虽然早期研究在条纹区域检测到水合盐类信号,但后续高精度测量显示,这些区域的含水量始终未超过3%,与地球干旱沙漠的表层土壤相当。这种微量的水分显然无法支撑持续的液态水流动,更可能是在干冰升华过程中短暂凝结的薄层水膜。

回顾火星探测史,这种认知转变并非首次。凤凰号着陆器曾观测到土壤中的冰晶在数日内消失,天问一号在乌托邦平原检测到含水矿物,好奇号更是在盖尔陨石坑发现石膏沉积。这些发现共同描绘出火星气候演化的复杂图景:在数十亿年前,这颗红色星球确实拥有过液态水海洋,但现今的环境条件已发生根本性改变。

研究团队特别指出,这些暗色条纹的末端形态暴露了其非液态本质。与水流形成的平滑边缘不同,火星条纹的终端呈现出锯齿状断裂特征,这正是颗粒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突然停止运动的典型表现。这种细微的形态差异,成为区分液态水与干冰作用的关键证据。

尽管液态水存在的假设被修正,但这些发现反而打开了新的研究维度。行星科学家McEwen强调,干冰驱动的沙粒运动本身就反映了火星大气与地表相互作用的独特机制。这种过程可能影响着火星沙尘暴的形成、坡面地貌的演化,甚至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循环模式。

对于期待在火星发现生命迹象的研究者而言,这次认知更新不啻为一次沉重打击。但正如火星探测项目负责人所言:"每个被推翻的假设,都在为我们描绘更精确的火星画像。"当探测器继续在这颗红色星球上刻下新的轨迹,那些曾被误认为水痕的暗色条纹,终将指引我们揭开火星环境演化的终极奥秘。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