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眼中,树木总是静默地矗立在天地之间,仿佛与世无争。然而,知名博物学家詹姆斯·纳迪在新作《树的秘密伙伴》中,却为我们揭开了一个充满喧嚣与活力的微观世界——从树皮裂缝到根系末梢,树木与昆虫、鸟类、真菌及微生物之间,正上演着一场场错综复杂的生存大戏。
树木并非孤立存在,它们的命运与无数生物紧密相连。松鼠、猴子、豪猪、蝙蝠、树懒、鸣禽、猫头鹰、鹰、蜥蜴和树蛙……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动物,或是将家安在树上,终生不离;或是在树木间穿梭,寻找食物与庇护。它们啃食树叶与果实,散播种子,为花朵授粉,甚至控制虫害。树木与这些脊椎动物伙伴之间,建立了一种持久而微妙的共生关系,彼此的命运因此紧密交织。
然而,树木的伙伴远不止这些显眼的大块头。在树叶、树枝和树根的隐蔽角落,无数小型生物正默默影响着树木的生命。它们中有的滋养雏鸟,有的喂饱树蛙,还有的为素食哺乳动物提供点心。树木对这些小型生物的态度复杂多样:有时容忍陪伴,有时主动吸引,甚至不得不奋起自卫,抵御那些不请自来的“伙伴”。
每一棵树都是一个繁忙的十字路口,无数生命在此抵达、离开或继续旅程。詹姆斯·纳迪将树木比作一个群落,其中的生物被卷入一张相互作用的网络。它们有着共同的基本需求——能量与养分,而这张网络则涉及共存、合作与竞争。尽管个别生物可能成为捕食者的猎物,树木的叶子可能被取食,但网络中的成员总能达成一种微妙的平衡,实现能量与养分的“平账”。
树木与其他生物的伙伴关系,始于绿色植物利用叶绿素捕获阳光能量的能力。通过光合作用,树木将二氧化碳与水分转化为糖分与氧气,不仅供自己使用,也惠及其他生物。然而,树木的生存离不开某些伙伴提供的矿物质营养,如叶绿素分子所需的镁和细胞壁所需的钙。这些矿物质营养,往往由微生物和其他更大的生物通过分解树木及其伙伴的残体来提供。
在树木的伙伴中,微生物无疑是最为微小却数量庞大的存在。真菌、原生生物(如黏菌和原生动物)、原核生物(如细菌和古菌)……它们与树木的组织和细胞密切相关,形成了所谓的树木微生物组。微生物不仅影响着树木的生活,也与树木的动物伙伴建立了密切的联系。一棵树中的互动网络,涉及古菌界、细菌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和原生生物界,其复杂性远超人类想象。
除了微生物,节肢动物也是树木的重要伙伴。昆虫、螨虫、蜘蛛、潮虫、蜈蚣和马陆……这些足上具有关节的动物,占据了地球上动物数量的80%。它们中有的生活在树上,有的则栖息在树木脚下的凋落物和土壤中。节肢动物与树木的关系多种多样,有的取食树木活体组织,有的则以树木上的其他生物为食。
人类作为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虽然能够体会到这些生物之间相互作用的复杂性,却无法完全了解其中所牵涉的全部生物及其关系。尤其是那些小型生物,其中大量物种仍未得到发现和命名。而对于那些已知名字的生物,我们往往所知甚少,不知道它们如何度日,它们的隐秘生活又如何塑造着树木、森林乃至其他地方的生命。
正如作家兼博物学家亨利·贝斯顿所言:“它们游走在一个更古老而完整的世界,纯熟圆满,天生拥有我们业已丢失或从未拥有的感官,它们赖以生存的声音,我们无缘听闻。”在詹姆斯·纳迪的笔下,树木的秘密伙伴世界正逐渐展现在我们面前,让我们对自然界的复杂与奇妙有了更深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