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专访vivo黄韬、韩伯啸:于“华小v”格局下,以影像为刃闯高端旗舰新局

   时间:2025-10-15 19:19:51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上海,vivo携X300系列高调入场秋季高端手机市场,以“巨出片 出巨片”为口号,直面苹果iPhone 17系列的强势竞争,以及国内“华小v”三足鼎立的新格局。发布会后,vivo产品副总裁黄韬与X系列产品总经理韩伯啸与媒体展开深度对话,揭示了X300系列背后的产品逻辑、vivo的竞争策略,以及其在高端市场持续突破的底气。

面对苹果iPhone 17系列的强势表现,尤其是标准版销量的暴增,黄韬坦言,安卓阵营换机流向苹果的比例再次上升,这给vivo带来了不小的压力。但他同时强调,vivo此次发布的X300系列以Pro产品为主,X300 Pro Mini对标iPhone 17 Pro,X300 Pro对标iPhone 17 Pro Max,在产品力上各有优势,价格却可能仅为苹果的一半。这种“产品力绝对自信,品牌力逐步积累”的策略,体现了vivo在高端市场的长期主义心态。

当被问及“华小v”格局时,黄韬表示既激动又忐忑。他指出,在中国市场,高端突破每一步都异常艰难,而下滑却可能迅速发生。作为连续四年中国市场销量第一的品牌,vivo深知市场竞争的复杂性,因此更加敬畏市场,将这种敬畏转化为聚焦产品价值的动力。黄韬认为,高端市场需要vivo,正是因为它能提供别人无法替代的价值,尤其是影像能力。

影像,无疑是X300系列的核心亮点。vivo对影像的投入,已从单纯的参数竞争,转向对场景和体验的深度重构。韩伯啸解释了X300 Pro主摄未沿用X200 Ultra 35mm焦段的原因:产品定位不同。Ultra定位为“能打电话的相机”,可以大胆追求极致影像;而Pro则需平衡影像效果与日常便携性。这种定位差异,决定了两者在硬件选择上的不同。

在标准版上,vivo同样展现了激进的产品定义。X300标准版配备了专业增距镜,这一设计似乎与其“入门”定位不符。韩伯啸表示,这是基于用户洞察:许多用户希望小尺寸手机也能拥有出色的影像能力,尤其是看演唱会等场景的需求。因此,X300标准版与Pro版并称“蔡司2亿影像大小王”,核心差异仅在于尺寸。

这种“不保留”的产品策略,也引发了“背刺”老用户的争议。黄韬坦言,这是内部多次讨论后的纠结选择。他解释,vivo在高端市场仍是追赶者,与领导品牌有较大差距,因此每一代新品都需全力以赴。但同时,vivo也重视老用户,承诺将投入更多资源,将新功能逐步下放到前两代产品上。

vivo在影像技术上的深厚积累,构成了其难以被复制的核心竞争力。黄韬详细阐述了vivo在算法、防抖、色彩等方面的长期投入。他强调,vivo的高像素核心算法基本不用通用方案,而是基于自身经验和看法进行开发。这种从底层算法到硬件共研(如与三星联合研发HPBlue传感器)的全方位投入,为vivo影像提供了坚实的技术支撑。

强大的影像力,离不开技术底座的支撑。vivo走出了一条“自研是根,共研是叶”的独特道路。在与联发科的深度合作中,vivo独家实现了天玑平台的LHDC无损音频,展现了其在芯片定义层面的深入参与。黄韬表示,vivo是“全球天玑阵营的带头者”,主动推动平台能力的落地,以更好地满足用户体验需求。

自研芯片V系列,则是vivo满足差异化需求、实现平台无法企及功能的关键。黄韬透露,未来的自研芯片方案已筹备两年,即将落地。他明确表示,vivo的自研逻辑是以用户满意度为导向,而非单纯追求技术参数领先。这种理念,让vivo的自研之路走得更加扎实。

从与arm的底层合作,到与蔡司、索尼、三星的行业龙头共研,再到蓝图芯片的自研,vivo的“蓝科技”体系正构建一个开放、融合、以用户为原点的技术生态。这种生态,为vivo在高端市场的持续突破提供了强大的技术保障。

在专访的后半程,话题转向了vivo的未来图景。黄韬透露,vivo曾深度探索过超薄产品形态,但最终因难以提供完整的用户体验而舍弃,尤其是影像方面的体验。这再次印证了vivo“体验优先”的产品哲学。对于配件生态,黄韬表示,公司已成立独立事业部,负责周边产品的开发,并制定了长期提升规划。在折叠屏领域,vivo依然选择稳健,优先解决基础体验和可靠性问题,暗示下一代Fold 6可能在影像和性能上有较大提升。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