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MD入局算力市场:与甲骨文、英伟达共筑多元格局,中国技术突围待破局

   时间:2025-10-16 07:39:0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日,人工智能算力市场迎来新一轮战略布局调整。AMD与甲骨文正式签署大规模合作协议,计划自2025年第三季度起在后者数据中心部署约5万颗MI450系列AI芯片,总电力负荷预计达200兆瓦。这一部署标志着全球第二大GPU供应商与云服务巨头的深度绑定,为AI算力领域注入新的竞争变量。

根据协议框架,AMD的MI450将搭载于自主研发的Helios服务器机架系统,与自研CPU形成协同算力方案。该芯片作为AMD当前最先进的GPU产品,被业界视为对标英伟达下一代"Vera Rubin"系列的关键武器。甲骨文云基础设施执行副总裁马赫什·蒂亚加拉贾透露,当前AI算力需求已远超供给能力,"拒绝客户请求的频率远高于接受"。

这场算力军备竞赛背后,是科技巨头对供应链多元化的战略考量。此前甲骨文已与英伟达建立深度合作,此次引入AMD形成双供应商体系,与OpenAI的采购策略形成呼应。据知情人士透露,OpenAI近期分别与AMD签署五年期合作协议(预计带来数百亿美元营收),并与甲骨文达成总额约3000亿美元的云服务协议,构建起三角合作架构。

市场分析机构指出,此次部署具有双重战略意义:对AMD而言,MI450首次实现公共云场景的大规模商用,为其数据中心市场占有率提升提供关键跳板;对甲骨文来说,通过整合双供应商技术,可有效规避单一依赖风险,同时增强对超大规模客户的议价能力。预计到2027年,双方合作规模将进一步扩大,形成覆盖芯片供应、服务器架构、云服务的完整生态链。

当前全球算力基础设施正经历指数级增长。生成式AI的爆发使大型模型训练对GPU集群的需求激增,OpenAI等机构多次公开表示算力短缺已制约技术迭代。这种背景下,硬件供应商的竞争格局呈现新特征:一方面,AMD的入场打破了英伟达的相对垄断,推动GPU技术加速迭代;另一方面,两大供应商尚未形成零和博弈,在算力需求远超供给的现阶段,双方更倾向于共同做大市场蛋糕。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技术联盟正在重塑全球算力版图。分析人士认为,当英伟达-甲骨文-OpenAI与AMD-甲骨文-OpenAI两条产业链形成闭环后,新入局者将面临更高壁垒。包括英特尔、联发科在内的厂商若想分羹,需在芯片性能、生态兼容性、成本效益等方面实现突破性创新。

对于处于技术封锁状态的中国市场,这种产业变动带来特殊启示。在无法获取先进GPU的情况下,通过算法优化、架构创新、异构计算等路径实现算力突破,已成为本土企业的必选项。此前DeepSeek等机构展示的技术路线证明,在特定场景下,软件层创新可部分弥补硬件差距,这种技术突围模式正受到更多关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