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服务平台Kayak近日上线全新“AI模式”,通过集成于官网的智能聊天助手,为用户提供从行程规划到预订的一站式服务。该功能覆盖机票、酒店、租车三大核心场景,支持用户以自然语言输入需求,系统自动完成信息比对与方案推荐。目前,该服务已在桌面端及移动端网页版全面开放,技术底座整合了ChatGPT的对话能力与Kayak的旅游数据资源。
这一创新源于今年4月启动的Kayak.ai实验项目。彼时,平台搭建独立测试环境,将自身数据库与OpenAI技术深度结合,通过模拟真实场景验证AI在旅游搜索中的应用潜力。经过半年优化,相关功能现已无缝嵌入主站,用户无需跳转即可直接使用。
在交互设计上,AI模式突破传统搜索框架,支持开放式提问与个性化需求匹配。例如,用户可询问“预算5000元能飞哪些城市”“某地酒店是否包含早餐”“直飞航班与中转方案对比”等具体问题,也能提出“适合跨年狂欢的目的地”等模糊需求。系统根据上下文自动优化推荐逻辑,并提供票价波动、最佳出行时间等衍生信息。Kayak官方博客已发布详细使用指南,展示不同场景下的提问技巧。
从用户旅程来看,该功能主要服务于探索期需求——当用户尚未明确预订意向时,AI可通过多轮对话帮助缩小选择范围。不过,其商业转化效果仍需通过市场检验。业内人士指出,旅游决策涉及预算、时间、偏好等多重变量,AI推荐的精准度与结果丰富性将直接影响用户信任度。
初期阶段,AI模式仅在美国市场推出英文版,预计本月内拓展至其他语种及地区。除现有文本交互外,语音指令功能也列入开发计划。平台负责人透露,未来将逐步打通APP等终端,构建全渠道服务网络。
旅游行业正加速拥抱AI技术,以解决传统预订流程中的信息过载与操作繁琐问题。近期,OpenAI已与Expedia、Booking.com等企业达成合作,允许用户在ChatGPT内直接完成旅游服务预订。值得注意的是,Booking Holdings集团旗下同时拥有Booking.com与Kayak,但两家公司选择了不同的技术路径——前者依托第三方平台流量,后者坚持自有渠道建设。
这种策略差异反映了行业对数据主权与用户体验的权衡。嵌入外部平台虽能快速触达用户,但数据反馈与功能迭代受制于人;而自建AI体系虽需承担更高研发成本,却能完整掌握用户行为链条,为服务优化提供依据。对于旅游搜索领域而言,AI的实用价值最终取决于其能否在复杂决策场景中,同时实现效率提升与体验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