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赛道近期迎来重磅消息——苏州联合动力正式启动创业板上市进程,引发资本市场高度关注。各路资金竞相布局的背后,这家成立仅9年的企业究竟凭什么成为行业焦点?从单一电控产品到覆盖电驱、电源系统全产业链,联合动力用短短九年时间完成华丽转身,更在2024年以第三方供应商身份同时摘得国内电控、电机市场双料冠军。
新能源汽车的"心脏"部件,正是联合动力的核心战场。其产品矩阵涵盖电机、电控及多合一驱动总成,相当于传统燃油车的发动机与变速箱组合。这个占据整车成本超20%的关键系统,直接影响着车辆的驱动性能、使用寿命和安全系数。值得注意的是,即便主机厂有意自研,年销量20万辆的车型平台门槛,已将多数车企挡在门外。
第三方供应商的独特优势在此显现。不同于主机厂旗下配套企业的封闭模式,联合动力采取开放式服务战略,通过规模化生产将成本降低30%以上。其模块化设计体系更展现出惊人效率:当某新势力车企计划推出混动车型时,联合动力可直接调用现有电控技术,将开发周期压缩40%。这种产业链分工模式,正推动主机厂专注整车设计与用户体验,加速新能源汽车普及进程。
技术实力才是硬道理。近三年研发投入超21亿元,2025年上半年仍保持56%的增速,这种持续加注在1800人研发团队身上得到充分体现——硕博人才占比超半数。这个横跨电力电子、机械设计与软件算法的复合型团队,截至2024年底已斩获98项发明专利和407项实用新型专利,更牵头承担科技部"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
前瞻性技术布局令人印象深刻。2018年国内混动市场尚未爆发时,其双电控系统已进入研发阶段;2021年行业刚提出集成化概念,三合一驱动总成便实现量产。更值得关注的是800V高压SiC电驱动平台,该技术将整车充电效率提升50%,直接推动行业从400V向800V架构升级。这种技术标准制定者的角色,使其在产业链中占据特殊地位。
市场表现印证了技术优势。国内市场已进入理想、小米、广汽等40余家整车企业供应链,配套车型超过170款。2024年新能源销量前十的车企中,八家与其建立深度合作。产品覆盖从微型车到豪华车的全品类,动力类型涵盖纯电、混动及插混,甚至延伸至物流车和重卡领域。NE时代数据显示,2025年上半年其电控产品市占率达10.1%,电机产品达11.3%,驱动总成以7.1%稳居第三方市场第二。
全球化战略同步推进。沃尔沃、Stellantis、大众等国际车企相继成为客户,境外收入从2022年的2567万元跃升至2024年的7.69亿元。在匈牙利、德国、泰国建立的海外基地,形成"本土研发+属地制造"的独特模式:德国基地紧邻大众、宝马总部,订单交付周期缩短至15天内;泰国基地辐射东南亚市场,既规避贸易壁垒,又为出海的中国车企提供配套支持。这种布局在当前全球贸易摩擦加剧的背景下,展现出强大的供应链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