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微亿智造赴港IPO: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航,2024年业绩逆袭实现盈利

   时间:2025-10-19 19:30:04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领域正迎来新一轮发展热潮。随着大模型技术突破性进展,这一融合人工智能与物理实体的创新赛道,正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中扮演关键角色。近期,常州微亿智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向港交所递交上市申请,成为继协作机器人龙头越疆科技后,又一家冲刺资本市场的工业具身智能企业。

这家成立于2018年的常州企业,已构建起覆盖3C电子、汽车制造、新能源等领域的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EIIR)产品矩阵。与传统编程机器人不同,其核心产品通过深度强化学习、多模态感知等技术,实现了在复杂工业场景中的自主决策与多任务协同。据灼识咨询数据,2024年微亿智造以2.72亿元营收领跑中国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市场份额位居行业首位。

财务数据显示,公司业务呈现显著增长态势。2022至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从2.21亿元跃升至4.12亿元,其中EIIR产品收入占比由15.3%提升至53.6%,成为核心增长极。2024年实现扭亏为盈,净利润达1573.9万元,毛利率连续三年提升至49.4%。这一转变得益于BASH及一休云等自研技术的突破,该技术通过优化交付流程与自主运作能力,有效降低了运营成本。

技术迭代推动下,全球具身智能产业正加速向G5阶段演进。根据上海市人工智能行业协会的分级标准,当前行业主要处于G2发展阶段,但已显现出类似自动驾驶的泛化能力提升趋势。微亿智造通过模块化产品策略,既提供完整的EIIR解决方案,也销售标准化硬件组件,满足客户定制化需求。这种"整机+模块"的双轮驱动模式,使其在汽车制造、半导体等领域的上下料、打磨等工序中实现规模化应用。

产业链布局方面,微亿智造处于中游制造环节,与英伟达、华为等上游供应商,以及特斯拉、优必选等中游同行形成协同。但供应链集中风险随之显现,报告期内前五大供应商采购占比最高达74.2%,客户集中度同样突出,前五大客户收益占比曾达59.1%。更严峻的是,制造业客户较长的付款周期导致应收账款持续攀升,2024年末贸易应收款项已达6.15亿元。

行业竞争格局正在重塑。传统机器人企业加速智能化转型,新兴创业者持续涌入,使得定价压力日益凸显。不过,中国制造业的庞大体量与AI技术领先优势,为行业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灼识咨询预测,全球工业具身智能机器人市场空间将超8万亿元,其中中国以2.5万亿元规模占据33.6%份额。

管理层阵容显示技术基因深度融入企业运营。行政总裁张志琦拥有SAP、百度等科技企业背景,总经理潘正颐具备财经与区域经济复合学历,首席技术官赵何则横跨学术与产业界,曾在京东云负责视觉研发。此次港股IPO募集资金,将重点投向核心技术研发、海外销售网络建设及产能扩张等领域。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