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的科研团队在月壤研究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通过对嫦娥六号带回的月壤样本进行系统性分析,研究人员首次在月球表面识别出太阳系外物质——CI型碳质球粒陨石的撞击残留物。这类特殊陨石富含水分子及有机化合物,为揭示月球水资源起源提供了关键线索。相关研究成果已于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发表。
研究团队从2克月壤样本中分离出7颗直径不足毫米的橄榄石微碎屑。这些微晶颗粒由CI型碳质球粒陨石母体撞击月球时,经高温熔融后急速冷却结晶形成。该类型陨石的母体小行星源自柯伊伯带以外区域,其成分特征显示含有大量水冰及复杂有机分子。对比分析表明,月球表面此类陨石残留物的分布密度显著高于地球,暗示太阳系边缘物质存在向内迁移的通道。
这项发现不仅改写了月球水资源演化模型,更为后续探测任务提供了重要方向。研究团队正在开发更精密的微量元素检测技术,计划通过分析更多月壤样本,精确量化此类陨石对月球水循环的具体贡献比例。相关技术的突破或将推动建立全新的太阳系物质迁移理论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