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位自称百度员工的网友在匿名职场社区脉脉上发布长文,直指公司内部存在业务规划混乱与人才管理短视的双重困境。该帖子引发行业热议,众多互联网从业者参与讨论。
据发帖者描述,百度在多个新兴业务领域存在"起大早赶晚集"的现象。从社交产品到本地生活服务,从短视频到电商,公司虽多次布局前沿赛道,但多数项目在投入初期后便陷入停滞。这种"试错式"业务扩张模式,导致大量资源被消耗在尚未完成市场验证的领域。
更引发争议的是公司的人才管理机制。该员工透露,百度内部存在明显的"短期主义"倾向:业务线若在6-12个月内无法实现盈利预期,相关团队就会面临裁撤风险。这种"唯结果论"的考核方式,使得多数创新项目难以获得足够的成长周期,技术人才也因缺乏长期规划而频繁流动。
多位互联网行业分析师指出,这种现象与百度的核心商业模式密切相关。作为以搜索引擎广告为主营业务的企业,其商业基因天然倾向于流量变现的短期收益。当这种思维模式延伸至创新业务时,便会导致对需要长期投入的技术研发和生态建设缺乏耐心。
某不愿具名的前百度高管表示:"大公司的转型就像巨轮调头,既要保持现有业务稳定,又要探索新方向。但百度的问题在于,往往在方向尚未明确时就大规模投入,又在遇到困难时过快撤退,这种反复拉扯消耗了大量组织能量。"
职场观察人士指出,大型互联网企业的组织惯性难以在短期内改变。当企业规模达到一定程度后,任何战略调整都可能牵动数千人的团队配置和数十亿的资金流向。如何在保持商业竞争力的同时培育创新能力,成为所有科技巨头共同面临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