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来,电商领域风云变幻,但拼多多始终以实惠与便捷为核心,在偏远地区掀起了一场消费革命。从内蒙古的根河市到四川凉山的美姑县,从呼伦贝尔草原到青海夏吾特村,拼多多用十年时间将“包邮区”扩展到祖国最边远的角落,让“拼单”成为亿万家庭的生活日常。
在内蒙古根河市,这座被称为“中国冷极”的小城,全年封冻期长达210天,去最近的主城区单程也要近3小时。田宇在这里住了多年,以前购物极为不便。2015年,4G网络刚普及,她通过一档综艺节目了解到拼多多,被拼单玩法和低价吸引。如今,她新家的洗衣机、洗碗布、洗漱台等大小物件,都来自拼多多。“1000多块的洗衣机,四五天就包邮送上门,用着特别好。”田宇说,现在身边用拼多多的人越来越多,偏远地区也能享受便捷网购。
拼多多的成长,始于一场“拼单”实验。2016年1月,宋宋在办公室看到同事发起“进口麦片拼团”,不到1分钟就完成下单,价格比市场价便宜一半。这种熟人推荐、多人拼团的购物方式,让她觉得新鲜又有趣。“不用领券、不加购物车,微信内就能快速下单,还能分享快乐。”宋宋回忆,后来拼多多越来越懂她,推荐的家居好物、当季水果总能让她心动。十年间,她从拼手机充电线到无人机,见证了平台从后起之秀到国民电商的蜕变。
在呼伦贝尔草原,白嘎丽玛的记忆里,童年少电、没网,买菜要去隔壁村,上县城采购来回要4小时。2021年返乡时,她发现村里“含多率”明显上升,几乎所有人都开始网购。随着通路、通电、通网,拼多多引领电商西进,草原也被纳入包邮区。村里15元的棉线手套,拼多多上不到10元;县城40元/平方米的地板革,拼多多只要一半价格。白嘎丽玛用拼来的灯具、一次性洗漱品和地板革,办起了蒙古包民宿,盛夏两个月收入最高达10万。她还买了GPS装在领头羊上,实时监控羊群位置,放牧压力大大减轻。“电商送来的新工具,让生活和挣钱更容易了。”她说。
青海夏吾特村的公保加,是村里少有的大学生。他回乡后把小超市建成“村级CBD”,提供吃住用“一条龙”服务。看到村民开始用智能手机刷短视频,他主动对接快递公司,在小超市建起快递驿站。起初,村里一天最多十几个包裹,他还要贴钱取件。2022年,拼多多发起“西进行动”,通过模式创新和物流补贴,让西行包裹物流成本大幅下降。如今,每天进村的包裹超过100件,旅游旺季接近200件,超八成来自拼多多。“以前买东西,运费比商品还贵,现在不仅包邮,还有运费险,退货免费,大家买东西意愿很高。”公保加说,村民们现在想看剧、拼单,生活越来越丰富。
四川凉山的美姑县,曾因交通不便,网购至少要等一周。2020年,多多买菜把站点开进县城,让这里的人们第一次体会到“次日达”的便捷。饱满的阳光玫瑰、鲜活的鲈鱼,下单次日就能送到。作为多多买菜美姑县网格站负责人,吉克古千说,用户涌入“既突然,又持久”,“平台一度调集30人来帮忙,从早到晚都送不完”。如今,多多买菜解决了当地吃鲜难的问题,站里仅鸡蛋一天就送出上万个。“100元出头,能买足一家七口的火锅菜品。”吉克古千说,现在购物软件只留拼多多,“上面东西价格最实惠,最懂我们美姑人的需求”。
十年来,拼多多从拼单爆款到涵盖衣食住行全品类,从“七天无理由退换货”到售后主动介入,从纯粹拼团延伸到社区团购、跨境网购,商品更丰富,物流更快,服务更完善。但有些东西从未改变:坚持消费者导向,尊重每一分钱。在重庆山村,李春花帮老人“代购”电饭锅、电磁炉,教会他们自己网购;在海南县城,陈晨从职场单身女性成长为二孩母亲,拼多多融进了她生活的每个角落;在夏吾特村,公保加的驿站有时连着几周没有退货,“大家对网购的产品普遍比较满意”。
坐在新家的沙发上,田宇打量着头顶的吊灯和浴室的奶油风一体柜,与心中精心规划的家的模样逐渐重合。她知道,更好的生活还在后头。拼多多的第一个十年,不过是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