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涪陵伟恩机电新获专利:以技术创新之笔 绘就汽车制造精准新篇

   时间:2025-10-24 10:52:02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重庆伟恩机电制造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伟恩”)位于涪陵高新区,近日凭借一项实用新型专利再次引发行业关注。这项名为“汽车顶盖后横梁组焊工装”的技术创新,直指汽车制造中车身结构件焊接的核心痛点——焊接过程中顶盖与后横梁易发生倾斜,导致装配精度下降。据公司副总经理苏正杰介绍,新工装通过引入微调机构和平衡支座,将焊接定位误差控制在毫米级,让原本需要反复校准的工序变得如“穿针引线”般精准。

在伟恩的生产车间,机械臂划出的焊接弧光与工人的专注身影交织成一幅现代制造图景。这里每天产出数百套车身结构件,其中后纵梁、天窗骨架等产品直接供应给隔壁的鑫源汽车有限公司。自2016年落户涪陵以来,伟恩已建成1.2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三条自动化生产线(冲压、液压、焊接)全年无休运转,年产能达15万台/套。苏正杰拿起一个刚下线的汽车顶盖演示:“过去焊接这个部件需要三次定位调整,现在通过专利工装的可调节夹爪,一次装夹即可完成精准组焊。”

技术突破的背后是持续的研发投入。截至目前,伟恩累计获得11项实用新型专利和3项发明专利,涵盖工艺优化、设备改造等多个领域。这些创新成果直接转化为生产效能——在焊接工位,新工装将单件作业时间缩短了30%,产品合格率提升至99.2%。更关键的是,作为鑫源汽车的核心配套商,伟恩的产能升级直接降低了整车企业的物流成本,缩短了供应链响应周期。

在现有厂区东侧,二期扩建工程已进入主体施工阶段。这个总投资1.2亿元的冲焊生产项目,计划引入智能视觉检测系统和数字化物流系统,预计明年初投产后年产能将翻番至30万台/套。苏正杰指着正在浇筑的混凝土结构解释:“新工厂不仅会扩大产能,更重要的是通过设备联网和工艺数据采集,实现从原料入库到成品出库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

这种“量质齐升”的扩张模式,正重塑涪陵高新区的汽车产业生态。随着伟恩等配套企业的技术升级,区域内已形成“整车厂半径5公里内完成80%零部件配套”的产业格局。据统计,伟恩的本地化供应使鑫源汽车单台物流成本降低约120元,同时吸引了3家二级供应商在园区设厂。这种“链主企业+核心配套+生态集群”的发展模式,让涪陵高新区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竞争中占据了独特优势。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