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23日,中国著名天文学家韩天芑在武汉逝世,享年百岁。这位为天文测量事业奉献一生的科学家,临终前安详平静,始终保持着生活自理能力。根据其遗愿,丧事从简,骨灰将与夫人合葬于浙江象山新桥镇,回归故里。
1923年,韩天芑出生于浙江象山一个普通家庭。幼年时父亲早逝,母亲辛勤劳作支撑家庭,但他从未放弃对知识的渴望。1937年,日军侵华导致中学迁至乡村,教学条件极为艰苦,但他仍坚持学习,最终考入重庆中央测绘学校。为完成学业,他徒步百日抵达重庆,依靠同乡会资助完成学业,这段经历铸就了他坚韧不拔的性格。
1947年毕业后,韩天芑投身大地测量与天文测量领域,迅速掌握当时最先进的仪器设备。他带领团队通过观测星空、定位测算、数据处理等工作,为中国天文测量体系奠定了坚实基础。在青藏高原的科研任务中,他带领团队克服高寒缺氧、道路险阻等困难,成功建立高精度天文基准点,被同行赞誉为“巧摘天星的人”。
韩天芑始终认为,科研工作应脚踏实地服务国家发展。他反对将天文研究浪漫化,强调其本质是为改善民生、推动国家进步。在60年的科研生涯中,他提出“金格尔法”等创新理论,大幅提高测量精度,填补了中国天文测量史的多项空白。他的团队常年坚持夜间观测,晴夜来临时常工作至深夜,这种严谨态度深深影响了后辈。
除科研外,韩天芑十分重视天文教育普及。他多次举办科普讲座,激发青少年对星空的兴趣,并推动武汉科技馆天文馆建设。晚年仍保持每日读书看报的习惯,疫情期间仍关注国家发展,感叹互联网时代的飞速变迁。他常说:“能多活一天,就能多看到祖国的繁荣。”
韩天芑的孙女回忆,爷爷一生淡泊名利,工作中严谨求精,生活中关爱他人。他常教导年轻人:“星光总是璀璨的多,人生也是曲折向上。”这句箴言,连同他为国奉献的精神,持续激励着新一代科研工作者,为中国科技事业注入不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