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国产车高速再加速“力不从心”?别急,问题可能不在发动机而在它处

   时间:2025-10-26 19:23:07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高速公路上驾驶时,不少车主发现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部分国产车型在80公里/小时以下表现轻盈,但当车速提升至120公里/小时后,若需要进一步加速超车,动力输出常显得迟缓。这种现象常被归咎于发动机性能不足,但行业观察者指出,真正的制约因素可能藏在车辆的其他核心部件中。

变速箱的匹配逻辑往往是容易被忽视的关键。部分国产车型为平衡平顺性与燃油经济性,将变速箱调校得过于保守。当驾驶者需要紧急加速时,变速箱的降挡响应存在明显延迟,导致超车时机被错过。例如某款国产SUV在低速行驶时换挡流畅,但在高速路段深踩油门后,动力输出需等待1-2秒才能到位,这种表现并非发动机动力不足,而是变速箱保护策略过于谨慎。

车身重量与空气动力学设计对高速性能的影响同样显著。同级别国产车型普遍比合资车型更重,这源于更厚的钢板、更多的隔音材料等用料策略。物理规律显示,车重增加10%可能导致加速性能出现更大幅度的下降。SUV车型由于造型原因,风阻系数普遍偏高,当车速超过100公里/小时后,发动机输出的功率中超过半数可能被用于克服空气阻力,这进一步削弱了后段加速能力。

设计理念的差异决定了性能取向。多数国产车型定位于家用市场,工程师将90%的精力投入到优化日常驾驶体验中,例如提升低速平顺性、降低油耗等。相比之下,部分具有运动基因的合资品牌更注重高转速区间的动力表现,通过将最大扭矩输出区间设定在4000转甚至更高,牺牲日常驾驶的平顺性来换取更强的后段加速能力。这种差异并非技术差距,而是产品定位的自然结果。

随着技术积累的深化,国产车型的动力系统正在快速进化。在2024年"中国心"十佳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评选中,多款国产车型凭借优化的动力匹配、轻量化设计以及空气动力学改进,在加速性能方面获得了专家评委的高度认可。这些改进表明,制约高速性能的瓶颈正在被逐步突破。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