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仿生手难题待解:工程师攻坚,或撬动5万亿美元未来市场

   时间:2025-10-27 13:05:36 来源:快讯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在机器人技术领域,制造出功能接近人类双手的机械手,正成为全球工程师面临的最艰巨挑战之一。尽管人形机器人已具备行走、负重和平衡能力,但缺乏灵巧且感知力强的手部,仍是其大规模应用于工厂等场景的主要障碍。研究人员指出,真正的目标并非让机器人外形像人,而是赋予其执行精细任务的能力,从而胜任绝大多数需要技能的劳动。

特斯拉的人形机器人Optimus是当前备受关注的攻关者之一。其创始人埃隆·马斯克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要实现通用型机器人,必须拥有高度灵活的手部。”他坦言,设计类人双手的工程难度远超实现双足行走。摩根士丹利分析称,一旦突破这一技术瓶颈,到2050年,全球相关市场价值有望达到5万亿美元(约合35.64万亿元人民币)。

在美国西北大学机器人与生物系统中心,研究人员正通过联邦资助项目开发高度敏感的机器人手。项目联合负责人凯文·林奇表示,他们的目标是十年内实现足以完成基本类人任务的灵巧操作。实验室中的原型机基于英国Shadow Robot公司的模型,动力来自紧凑型电机,指尖配备了触觉传感器,能通过测量人工皮肤下液体电学特性的变化感知接触,并将物理变化转化为数据,模拟真实触觉反馈。

研究生团队通过堆叠圆环、抓取立方体等简单任务训练机器人手部协调能力,并收集数据优化机器学习算法。林奇指出,未来版本需在手指侧面和手掌集成更多传感器,以实现用铅笔写字等更精细的操作。然而,当前制造业仍难以复制生物特性,如自愈皮肤或自润滑关节,产品工程层面仍有重大障碍。

部分研究者开始探索非人类形态的机械手。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马泰伊·乔卡利耶研发了一款四指机械手,仅凭触觉即可识别物体形状与质地,能轻柔托住脆弱物品,但仍会出现滑落情况。波士顿动力公司则为其实验性人形机器人Atlas设计了可重构手指,能变形为拇指抓握结构或展开成桨状手掌。公司视频显示,该机器人能举起汽车零部件、平衡哑铃并抓取小型物体。项目负责人阿尔贝托·罗德里格斯表示,设计需在力量、灵活性、纤细度和耐用性间寻求平衡。

并非所有工程师都认同类人手的价值。旧金山MicroFactory公司联合创始人伊戈尔·库拉科夫更倾向于简单、工业化的解决方案。该公司售价5000美元的机器人配备两条机械臂:一条装配专用工具,另一条使用两指夹钳固定零件。这种配置能以远低于复杂人形机器人的成本完成焊接、拧螺丝等关键制造工序。

推动人手仿生技术发展的背后,是制造业与护理行业日益严重的人力短缺问题。西北大学教授艾德·科尔盖特表示,提升机器人灵巧性或将帮助中小型企业突破大型企业的技术垄断,获取自动化工具。他强调:“这可能会催生全新的工作岗位,这正是我们投身于此的原因。”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