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空间站迎来历史性时刻——神舟二十号与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完成第七次“太空会师”。2025年11月1日凌晨,在轨执行任务的神舟二十号航天员乘组打开舱门,迎接神舟二十一号乘组入驻。这场跨越星辰的“握手”不仅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里程碑,更拉开了新一轮太空科学实验的序幕。
此次任务中,4只经过特殊训练的小黑鼠成为焦点。它们将在中国空间站开展为期5天的生命科学实验,这是我国首次在轨实施哺乳动物空间实验。科研人员透露,这些小鼠并非普通实验鼠,而是从数百只候选者中严格筛选出的“精英”,其基因与人类高度同源,体型小巧且繁殖周期短,是研究太空环境下生命体变化的理想模型。
要成为合格的“动物航天员”,小鼠需通过多重考验。在“体能关”中,它们需在加速旋转的转棒上保持平衡,考验抓握力与耐力;通过二维旋转仪模拟太空晕动症,适应多维度旋转环境;科研人员还会将小鼠倒吊,观察其挣扎反应,筛选出适应力强的个体;迷宫测试则评估它们在失重环境中的空间认知能力。最终,4只表现最优的小鼠脱颖而出,入住模拟太空舱的紧凑型饲养笼,提前适应在轨生活。
在轨期间,科研团队将通过多维度视频监测,记录小鼠的行为变化,探究空间环境对生理机能的影响。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李天达指出,实验目标包括建立哺乳动物天地研究全流程体系、验证空间饲养关键技术,以及研究小鼠器官系统对微重力的应激响应,为未来长期太空驻留提供科学依据。
除生命科学实验外,本次任务还搭载了6项科学实验,总重量达63.2公斤。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的载荷专家张洪章将在轨开展锂离子电池电化学光学原位研究,探索空间环境对电池性能的影响。“空间环境下遗传密码起源与手性的关系”“微重力环境下活性胶体的结构与动力学”等实验也将陆续展开,涵盖流体科学、材料科学等多个领域。
任务结束后,4只小鼠将随神舟二十号飞船返回地球,进入后续分析阶段。这场“太空之旅”不仅为人类探索宇宙生命科学开辟了新路径,更彰显了中国航天在多学科交叉研究中的综合实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