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从种子到餐桌:番茄全产业链升级,撬动餐饮差异化新风口

   时间:2025-11-05 19:08:0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餐饮行业正经历一场以产品为核心的深度变革,消费者对差异化菜品的渴求与日俱增,传统“价格战”和“服务内卷”模式逐渐失效。在此背景下,一批餐饮品牌将目光投向产业链上游,通过与供应链企业深度合作,从源头重构产品逻辑,打造出兼具市场热度与竞争力的爆款产品。番茄这一国民食材的崛起,正是这一趋势的典型缩影。

近年来,以番茄为基底的味型在餐饮市场持续升温。抖音平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10月,酸汤火锅相关话题播放量突破14亿次,酸汤牛肉、酸汤肥牛等衍生品类播放量均超10亿次。海底捞、西贝等头部品牌纷纷推出酸汤系列产品,苗小坛酸汤鱼捞饭、王奋斗贵州酸汤牛肉火锅等新兴品牌快速扩张,门店数量突破百家。与此同时,源自北非的“Shakshuka”(北非蛋)通过短视频平台走红,麦当劳将其改良为汉堡口味,米仓食堂等新锐品牌将其引入菜单,成为年轻消费者追捧的“网红单品”。这些爆品的共同点在于:均以番茄为核心风味载体,通过不同烹饪方式释放其酸甜适口的特性。

番茄的“爆红”并非偶然,其背后是深厚的消费基础与产业升级的双重推动。作为原产于南美的作物,番茄传入中国后迅速融入饮食文化,从观赏植物演变为餐桌标配。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的鲜食番茄消费国,年消耗量达7000万吨,覆盖八大菜系及海外料理。从番茄炒蛋到罗宋汤,从薯片到鸡尾酒,番茄的百搭属性使其渗透至各类消费场景。近年来,加工番茄产业链的成熟进一步放大了其市场价值——相比鲜食番茄,加工番茄采用大田种植,红素含量更高,更符合消费者对“天然健康”的追求。中粮糖业报告指出,2024年全球加工番茄产量达4585万吨,中国占比超22%,供应量的增长为爆品诞生提供了基础。

产业链上游的革新正在重塑番茄赛道。传统种植模式依赖进口种子、周期长、成本高,且产品同质化严重。为突破瓶颈,头部企业开始布局全产业链数智化。以中粮屯河番茄为例,其通过建立行业首个数智育种实验室,将种子研发周期从8-10年缩短至4-5年,目前已拥有35个自主知识产权品种,打破国外种子垄断。在种植环节,企业构建“五位一体”智慧农业体系,通过无人机巡田、土壤水质监测、精准气象服务等技术,实现种植过程标准化。针对番茄采摘后易损耗的痛点,其自主研发的智慧调度系统将加工时效从20小时压缩至6小时内,最大限度保留营养成分,为餐饮品牌提供更高品质的原料。

市场需求的细分化倒逼供应链企业升级服务模式。过去,番茄制品以“浓度”划分等级,产品差异化不足。中粮屯河番茄率先推出“产销研用”一体化体系,与餐饮品牌联合开发定制化产品。例如,针对火锅赛道同质化问题,其与底料企业合作推出“屯河金”番茄酱,从专属种子选育到智慧生产管理,全程把控品质,并通过品鉴会、溯源活动等营销动作强化品牌认知。企业还针对家庭场景推出“屯河小金罐”番茄丁,开罐即用、25秒出锅,解决年轻消费者“做饭难”痛点。目前,其产品线已覆盖番茄丁、去皮整番茄、番茄沙司等十余个品类,服务B端餐厨与C端零售双渠道。

这场从种子到餐桌的产业革命,正在重新定义餐饮爆品的逻辑。当消费者对“新鲜”“安全”的关注度持续提升,当餐饮品牌对差异化产品的需求愈发迫切,番茄产业的升级已从选择题变为必答题。全链条数智化赋能不仅为餐饮品牌提供了“能打”的差异化武器,更让消费者品尝到更地道的番茄风味。对于整个行业而言,这种以需求为导向、以技术为驱动的转型路径,或许正是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