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AI应用创业热潮下,为何真正能落地赚钱的项目却凤毛麟角?

   时间:2025-11-07 06:11:26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近期,一位北京的投资者在赴上海出差期间,与业内人士深入探讨了当前人工智能应用领域的创业现状。这位专注于早期投资的专业人士透露,尽管过去半年他考察了大量AI应用项目,但真正具备商业潜力的却屈指可数。许多初创企业集中在同一细分领域,导致同质化竞争激烈,部分项目甚至通过虚构融资进展来吸引关注。

与国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美国AI领域持续获得资本青睐。据科技媒体统计,今年上半年已有超过20家美国AI企业完成单轮融资超亿美元,基础模型研发与AI基础设施成为投资热点。这种技术驱动的发展模式不仅催生了OpenAI、Anthropic等明星企业,更带动了Lambda、Turing等基础设施供应商的崛起,推动AI技术在搜索、编程、医疗、法律等十余个行业实现场景落地。

反观国内市场,在经历2024年大模型热潮后,AI应用创业呈现两极分化态势。虽然涌现出大量初创企业,但真正实现商业化闭环的项目仍属少数。业内分析指出,这种困境主要源于两方面因素:技术成熟度不足导致产品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以及国内企业服务市场的特殊性质使得需求转化困难。部分项目虽然拥有技术亮点,却缺乏清晰的市场定位和盈利模式。

为系统评估项目质量,行业内部开始采用双维度评估体系:横轴代表技术成熟度,纵轴衡量市场需求强度。根据这个坐标系,现有项目可划分为四类:技术成熟且市场需求明确的"价值驱动型"、技术先进但缺乏商业化的"技术驱动型"、概念新颖但缺乏落地的"概念型",以及需求迫切但技术薄弱的"市场驱动型"。其中价值驱动型项目因具备清晰的商业路径,成为投资者追逐的重点,但这类优质标的在早期市场已日益稀缺。

技术驱动型项目虽然面临商业化挑战,但在特定条件下仍具投资价值。这类项目要求创始团队兼具技术实力与行业经验,能够在控制估值的前提下,通过持续融资维持研发进度。投资者需要重点关注团队的融资能力与技术迭代速度,同时警惕市场上泛滥的"伪AI"项目——这些项目往往包装概念却缺乏核心技术支撑。

市场驱动型项目则要求创业者具备深度行业洞察力。在显性需求已被充分挖掘的背景下,发现隐性需求成为制胜关键。某医学AI企业的成功案例显示,通过聚焦医学内容生成领域,与头部药企建立合作,该企业创立三年内即完成近亿元A轮融资。这种从细分需求切入的策略,正在成为突破市场红海的重要路径。

对于概念型项目,投资者普遍采取谨慎态度。这类项目虽然成功率较低,但若由具备资源整合能力的团队主导,在合理估值下仍可能带来超额回报。当前投资策略正趋向多元化:重点布局市场驱动型项目,伺机捕捉价值驱动型机会,对技术驱动型项目保持跟踪,同时在组合中配置少量概念型标的以分散风险。这种动态调整反映了投资者在技术热潮与商业现实之间的平衡考量。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