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Bear旗下自媒体矩阵:

“果链”企业跨界“机器人链”:从iPhone制造到机器人与机器狗新征程

   时间:2025-11-09 18:56:10 来源:互联网编辑:快讯 IP:北京 发表评论无障碍通道
 

苹果供应链企业正掀起一场向机器人领域的转型浪潮。从手机玻璃加工到智能设备制造,这些曾深度绑定消费电子产业的厂商,正将目光投向更具想象力的机器人赛道。蓝思科技、领益智造、长盈精密等企业近期密集布局,通过订单承接、合资建厂、技术合作等方式切入机器人产业链,试图在人工智能与制造业融合的浪潮中抢占先机。

蓝思科技成为这场转型中的焦点企业。这家以手机玻璃起家的公司,近日宣布与越疆机器人达成两笔重要合作:不仅承接10000台四足机器狗的整机组装订单,还将供应关节电机、结构件等核心部件。更引人注目的是,其与智元机器人合资成立的湖南智启未来科技有限公司已进入量产阶段,首批3000台人形机器人计划于2025年交付。公司董事长周群飞透露,蓝思科技已构建从液态金属材料研发到整机组装的完整产业链,关节模组、灵巧手等产品已进入北美头部机器人企业供应链。

领益智造则采取"三位一体"战略推进机器人业务。该公司今年6月明确将机器人与消费电子、汽车业务并列为核心板块,目前已与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智元机器人等机构建立合作。其产品矩阵覆盖伺服电机、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以及灵巧手组装、整机应用开发等环节。公司高级副总裁蒋萍琴表示,现有约20条手工组装线正在向自动化升级,未来计划扩展至数百条生产线。

长盈精密的转型步伐同样迅速。这家为苹果供应结构件的企业,今年6月设立全资子公司专注人形机器人领域,上半年海外订单收入已超3500万元。其在深圳建设的6万平方米机器人产业园将于四季度投产,目前供应的零部件料号超过400个,业务范围从灵巧手传动件延伸至大尺寸结构件。公司披露,今年前八个月交付的人形机器人产品价值突破8000万元。

这场转型浪潮背后,是苹果供应链企业长期积累的制造优势。富士康早在2011年就提出"百万机器人计划",虽未完全实现,但其在深圳、郑州工厂部署的工业机器人已超过10万台。立讯精密自2011年进入苹果供应链后,持续建设自动化产线,2020年更与拓斯达签订6.5亿元智能工厂订单。这些企业通过多年实践,已掌握精密制造、运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为转型机器人产业奠定了基础。

当前机器人业务对这些企业的营收贡献仍显有限。长盈精密2024年上半年机器人业务收入仅占总额的0.44%,蓝思科技、领益智造等也未单独披露相关数据。但市场对未来的预期充满想象空间:摩根士丹利预测,2050年全球人形机器人市场规模将达5万亿美元,中国市场预计占全球存量的30%。这种潜力促使企业持续加注,富士康不仅在深圳工厂部署优必选人形机器人,还计划在休斯顿工厂为英伟达生产AI服务器,打造标杆级智慧工厂。

产业观察人士指出,3C企业的转型具有天然优势。消费电子产业"零部件-模组-整机"的分工模式,与机器人制造需求高度契合。以iPhone为例,其供应链从研发到量产的周期仅1年,要求厂商具备快速响应能力;而机器人产业若实现大规模部署,同样需要高效的专业化代工体系。这种产业逻辑的相似性,为苹果供应链企业提供了转型的可行路径。

在这场转型中,不同企业展现出差异化策略。立讯精密虽未大规模披露人形机器人进展,但其50亿元投资的机器人总部基地已开工建设,重点布局工业自动化装备。歌尔股份则选择专利技术储备路线,今年申请了机器人行走方法、语音识别系统等相关专利。这些探索表明,苹果供应链企业正根据自身优势,寻找最适合的切入角度。

随着技术突破和场景拓展,机器人产业正从工业领域向服务领域延伸。蓝思科技计划在2025年启动的湖南具身智能创新中心,将聚焦机器人产业升级与AI技术应用;领益智造提出的"应用落地"战略,也强调机器人与具体场景的结合。这种发展趋势下,苹果供应链企业的转型不仅关乎自身业务拓展,更可能重塑整个机器人产业的制造格局。当机器人开始制造机器人,制造业的进化或许正进入新阶段。

 
 
更多>同类资讯
全站最新
热门内容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版权声明  |  争议稿件处理  |  English Ver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