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位育中学近日迎来第22届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决赛启动仪式,现场宣布一项中学生设计的科学实验装置即将搭载卫星进入太空。这一消息引发广泛关注,标志着青少年科技创新实践迈入新高度。
该装置名为磁感应线演示实验装置,由上海市市西中学金纬杰、卢奕凡、李昭博三位学生主导研发。作为上一届大赛的获奖作品,该项目通过上海未来工程师大赛与上海宇航系统工程研究所合作的"空间飞行科学实验设计"项目脱颖而出。经过航天专家与团队的多轮技术论证,装置完全符合卫星搭载规范,目前已完成组装、地面测试及卫星安装,计划于明年发射升空,将在太阳同步轨道开展为期一年的观测实验。
本届大赛设置结构、建筑、机械、软件等七大工程领域的13个竞赛项目,吸引全市16个区5万余名中小学生参与。经过层层选拔,960支队伍、1600余名学生晋级市级决赛。赛事特别强调"问题导向"的创作理念,鼓励学生针对城市发展中的实际问题提出工程技术解决方案。
在创新成果展示区,上海市晋元高级中学陈依彤团队研发的"智能物流机器人——智运黄巾力士"引人注目。该机器人集成高精度PID算法与新型门杆结构,实现自动巡线、颜色识别分拣和多站点精准卸货功能。通过模块化设计与环保材料应用,机器人突破传统竞赛设备的局限,具备可持续使用价值,有效解决了物流场景中的卡球、断裂等技术难题。
华理附属曙光中学朱李媛团队则通过3D打印技术构建玻璃温室模型,结合智能展台演示绿色能源工作原理。作品采用透明材质与绿植搭配,营造出具有"呼吸感"的建筑空间。团队负责人表示,希望借此改变公众对能源设施的固有认知,展现科技与生态的和谐共生。
大赛主办方透露,优秀获奖者将获得进入上海市青少年工程院深造的机会。学员需完成工程通识、实践操作等核心课程,并参与企业实地考察,通过"理论+实践"的融合培养模式提升工程素养。自2004年创办以来,该赛事已累计吸引近百万青少年参与,成为上海工程教育领域的重要实践平台。











